📌 标题自嗨型,读者看了一脸懵
打开公众号后台,经常能看到一些标题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 “关于近期的一些思考”“那些年我们走过的路”,这种标题写完自己觉得挺有情怀,读者刷到只会直接划走。你要明白,读者在信息流里停留的时间不超过 3 秒,标题必须在这 3 秒内告诉他们 “这篇文章和我有关”。
很多人写标题时总想着 “我想表达什么”,而不是 “读者想看到什么”。前几天看到一个教育类公众号标题 “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标题就像教科书目录,谁会有兴趣点开?换成 “孩子写作业磨蹭?90% 的家长都做错了这件事”,是不是瞬间就有了点开的欲望?
还有些标题喜欢堆砌专业术语,好像不显得高深就不够水平。科技类文章写 “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普通读者看到 “区块链” 三个字就直接划走了。不如换成 “你的工资条可能正在被区块链改变,看完这 3 点就懂了”,把专业内容和读者的生活绑在一起,才能降低阅读门槛。
标题里藏着读者的 “行动指令”。你写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读者会觉得 “以后再说吧”;但你写 “今晚花 10 分钟,学会 3 个立即可用的写作技巧”,就给了明确的时间预期和收益承诺。别让标题成为读者和内容之间的墙,要让它变成一扇门。
📝 内容没 “钩子”,开头 30 秒就劝退
不少人写文章喜欢铺垫半天,前面几百字全是背景介绍,等真正进入正题时,读者早就退出去了。现在的阅读场景大多是碎片化的,可能是在地铁上、排队时,没人有耐心等你 “慢慢进入状态”。
开头必须有 “钩子”。什么是钩子?就是让读者觉得 “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这个观点有点意思” 的内容。比如写职场文章,开头就说 “昨天加班到 10 点,领导突然在群里发了句‘这个方案重做’,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小时”,比 “职场中难免遇到挫折” 这种空话强 10 倍。
内容里全是 “正确的废话” 也是通病。“要努力”“要坚持”“要积极向上”,这些谁都知道的道理,写出来只会让人觉得浪费时间。读者需要的是具体的方法和可复制的经验。你说 “要坚持写作”,不如说 “我每天写 300 字的秘诀:把键盘放在床头,睡醒先敲 5 分钟”。
还有人喜欢在文章里 “炫技”,用大量生僻词和复杂句子,好像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文采。但读者看文章是为了获取信息,不是来参加语文考试的。你写 “晨曦微露之际,我于书斋中沉思良久”,不如说 “早上 6 点醒了,躺在床上想了很久”,简单直白反而更有力量。
🔄 结构混乱,读者找不到重点
打开一篇文章,密密麻麻全是字,连个小标题都没有,这种排版第一眼就让人有压力。就像走进一个杂乱的房间,想找个东西都费劲,谁还有心情慢慢逛?
小标题是文章的 “导航系统”。有个美食公众号写做蛋糕的教程,标题是 “家庭烘焙全攻略”,正文从头写到尾没有分段,读者想知道 “蛋白怎么打发” 得翻半天。如果分成 “3 步搞定蛋白霜,不塌陷不消泡”“烤箱温度别瞎调,这个区间才对”,读者一眼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段落太长也是个大问题。有人觉得一段写得越长,说明内容越丰富,其实恰恰相反。手机屏幕就那么大,一段超过 3 行,读者读起来就容易疲劳。你可以试试每写两三句话就换行,哪怕意思没写完,视觉上也会轻松很多。
逻辑跳跃会让读者 “迷路”。前一段说 “夏天适合去海边”,下一段突然跳到 “职场穿搭技巧”,中间没有任何过渡,读者只会觉得 “这写的啥啊”。写文章就像走路,得一步一步来,从 A 到 B 再到 C,每一步都要让读者知道 “为什么要走这里”。
🤖 缺乏 “人味儿”,像在看说明书
很多公众号文章读起来就像机器写的,冷冰冰的没有感情。你写 “这款产品采用先进技术,性能优异”,读者只会觉得 “关我啥事”;但你写 “用了 3 个月这个吸尘器,以前擦窗台要半小时,现在 5 分钟搞定,终于能多睡会儿懒觉了”,瞬间就有了画面感。
忽略读者的 “情绪需求” 也是个大问题。育儿类文章只讲 “孩子应该怎么教”,却没看到妈妈们 “每天哄睡到崩溃” 的疲惫;职场文章只说 “要提升竞争力”,却没考虑到上班族 “加班到深夜” 的无奈。好的文章能让读者觉得 “你懂我”,而不是 “你在教育我”。
互动感太差,就像在 “自说自话”。整篇文章全是 “我认为”“我觉得”,没有给读者留下任何参与的空间。其实可以多加入一些提问,比如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如果是你,会怎么选?”,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互动,也能让读者感觉 “这篇文章是写给我的”。
📊 不懂 “用户分层”,内容对不上需求
公众号粉丝里,有刚关注的新手,有看了半年的老粉,还有偶尔点开的路人。如果所有人都给同样的内容,新手觉得太难,老粉觉得太浅,自然留不住人。
给新手的内容要 “够简单”。有个摄影公众号,新关注的粉丝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是 “单反相机参数全解析”,各种 ISO、快门速度的专业术语堆在一起,新手直接就取关了。不如先写 “手机拍照别只用自动模式,这 2 个按钮一按就变好看”,从简单的开始,再慢慢深入。
给老粉的内容要 “有进阶”。老粉已经看了很多基础内容,再写重复的东西只会觉得 “没新意”。可以多分享一些自己的独家经验,比如 “做了 50 期公众号的排版心得,这 3 个细节 90% 的人没注意”,让老粉觉得 “跟着你还能学到新东西”。
忽略 “场景化需求” 也会错失读者。同样是写早餐,学生党可能想知道 “10 分钟搞定的快手早餐”,上班族关心 “能带到公司的便携早餐”,宝妈则需要 “孩子爱吃的营养早餐”。如果只写 “早餐要吃好”,谁都不会觉得和自己相关。
📈 写完就完事,不懂 “二次激活”
很多人觉得文章发出去就结束了,其实这只是开始。有个公众号写了篇干货文,发布后阅读量只有几百,后来作者在文末加了句 “觉得有用的话,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同事吧”,阅读量直接翻了 3 倍。
评论区是 “黄金互动区”。读者留言提问,你不回复;读者分享自己的经验,你不搭理,慢慢就没人愿意说话了。其实每条留言都可以变成 “二次传播的种子”,有人说 “我试过这个方法,很管用”,你回复一句 “太好了,能具体说说怎么操作的吗?”,其他读者看到会觉得 “这个方法真的有用”。
“追热点” 不是硬蹭,而是找关联。有个职场公众号在高考期间写 “高考不是终点,职场才是真正的考场”,把热点和自己的内容结合起来,既借了热点的流量,又没偏离自己的定位。但如果明明是美食号,非要写 “高考作文怎么写”,读者只会觉得 “不务正业”。
文章没人看,不是因为你写得不好,而是没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从标题到内容,从结构到互动,每一步都要问自己 “读者看到这个会怎么想”。毕竟,公众号写作不是自嗨的日记,而是和读者的一场对话 —— 你得先听懂对方想说什么,才能让对方愿意听你说。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