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定位案例:看“XX”如何从0到1,打造垂直领域第一IP

2025-05-17| 1269 阅读

公众号定位案例:看 “XX” 如何从 0 到 1,打造垂直领域第一 IP


🎯 从 “无人问津” 到 “行业标杆”,它的起点藏着定位密码


很多人做公众号都卡在第一步 —— 定位。觉得只要内容好就能火,其实大错特错。“XX” 刚起步时,团队也走过弯路。最开始他们想做 “全品类职场干货”,今天发简历技巧,明天聊晋升攻略,后台数据惨不忍睹。三个月过去,粉丝刚过千,打开率常年在 3% 以下。

转折点出现在一次用户调研。他们翻遍了后台所有留言,发现 80% 的问题都集中在 “跨行业转行”。有个粉丝的留言特别扎心:“我在传统行业干了五年,想转互联网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你们能不能别撒胡椒面,集中讲一个事儿?”

这句话点醒了团队。他们砍掉了 80% 的内容方向,把定位死死锁在 “传统行业人转型互联网” 这个垂直赛道。这个决定在当时备受质疑,有人说范围太窄会限制发展。但数据不会说谎,调整定位后第一个月,打开率直接涨到 12%,后台咨询量翻了三倍。

现在回头看,“XX” 的定位有个狠招:既抓人群痛点,又划清边界。他们不做泛泛的职场号,甚至不做所有职场人的转型内容,只盯着 “传统行业” 这个标签。这种极致的聚焦,反而让目标用户觉得 “这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 定位不是拍脑袋,这三个维度帮它精准卡位


确定大方向后,“XX” 团队并没有立刻动笔,而是花了整整两周做定位细化。他们内部有个 “三维定位法”,后来被很多同行效仿。

第一个维度是人群颗粒度。他们把 “传统行业人” 拆成了更细的画像:30-35 岁,在制造业、零售业做了 5-8 年,有一定管理经验但薪资瓶颈明显,想转互联网运营或市场岗。连这些人的作息时间、信息获取习惯都摸得门儿清 —— 比如他们很少刷小红书,更喜欢在深夜看公众号文章。

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场景化。他们发现转型者最焦虑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具体场景。比如 “面试时被问‘没有互联网经验怎么办’”“如何把传统行业的经验转化成互联网岗位需要的能力”。于是他们的内容几乎都带着场景前缀,像 “车间主任转型运营:我是怎么用生产线管理思维做活动策划的”,这种标题一看就知道给谁看、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个维度是价值差异化。当时市场上转型类内容要么太理论,全是 “用户增长模型”“漏斗转化” 等术语;要么太鸡汤,天天喊 “35 岁不可怕” 却给不出方法。“XX” 剑走偏锋,用 “传统行业思维嫁接互联网方法论” 作为核心差异点。比如他们讲用户运营,会拿传统门店的会员管理做类比;讲活动策划,会分析线下促销和线上活动的共通逻辑。这种 “老本行” 和 “新技能” 的结合,让读者觉得亲切又实用。

这三个维度不是孤立的,而是像三角架一样互相支撑。人群颗粒度决定内容方向,场景化决定表达形式,差异化决定记忆点。“XX” 的成功证明,定位不是找到一个方向就行,而是要在精准、具体、独特这三个点上都做足文章。

📈 冷启动靠 “笨办法”,定位落地需要这两个关键动作


定位定得再漂亮,不落地都是空谈。“XX” 冷启动时没什么资源,全靠两个 “笨办法” 把定位落到实处。

第一个动作是内容聚焦到 “让用户能带走一个具体工具”。他们不写空泛的 “转型攻略”,而是每篇文章都附带可直接使用的模板。比如讲简历改造,会给出 “传统行业经验转化成互联网术语” 的对照表;讲面试,会整理 “高频问题的答题框架”。有读者反馈,关注后打印了他们 30 多篇文章的附件,装订成了 “转型手册”。

这种 “工具化内容” 有个隐藏好处 ——自带传播属性。职场人转发文章时,往往会说 “这个简历模板帮我拿到了 offer,分享给你”。比起单纯的 “内容好”,“有用” 更能驱动转发。“XX” 早期的粉丝增长,70% 都来自这种 “工具裂变”。

第二个动作是用 “用户故事” 强化定位认知。他们每周都会刊登一篇转型成功案例,标题都是 “我从超市店长转型成社群运营,这三步最关键” 这类具体故事。这些案例有个共同点:主角的起点和读者高度相似,转型过程中踩过的坑也大同小异。

有个细节特别值得说:每个案例都会反复强调 “传统行业经验的价值”。比如有个做餐饮加盟的读者转型做商务拓展,文章里重点写了 “如何用招商话术逻辑和客户谈判”。这种写法既给了方法,又缓解了读者的 “转行自卑”—— 原来老本行的东西不是包袱,反而是优势。

这两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都是在给定位 “做加法”。工具让定位有了实用性,故事让定位有了代入感。当读者既能用你的内容解决问题,又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定位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 “和我有关、对我有用” 的具体存在。

🧲 流量破圈的关键:让定位成为用户的 “社交货币”


做到一定规模后,“XX” 面临一个新问题:如何从垂直小圈子走向更大的流量池?他们的破圈策略很反常识 ——不是拓宽定位,而是把定位做得更有辨识度

他们设计了一套 “转型黑话体系”。比如把传统行业的 “客户维护” 叫 “私域雏形”,把 “库存管理” 叫 “供应链思维”。这些说法既贴合互联网语境,又能让老本行的人会心一笑。慢慢的,粉丝在交流时会自然用上这些词,形成了一种 “圈内暗号”。

这种 “黑话” 的妙处在于降低了传播成本。当一个读者在朋友圈说 “今天用 XX 教的‘线下获客移植法’搞定了社群拉新”,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会好奇 “这是什么”。这种好奇往往会转化为关注动作。

“XX” 还做了个大胆尝试:公开拒绝非目标用户。有次后台有个互联网行业的读者留言,说想看看 “高阶运营技巧”,小编直接回复:“我们暂时不做这块内容,推荐你关注 XX 号,他们更擅长这个领域。” 这种 “拒粉” 行为反而引来了好评,有粉丝说:“就喜欢这种不贪多的号,知道自己该服务谁。”

这种 “自设门槛” 其实是在强化定位的清晰度。用户会觉得,这个号很纯粹,不是什么流量都要。这种信任感一旦建立,他们会更愿意把号推荐给 “对的人”。有数据显示,“XX” 的推荐关注率比同类号高出 40%,就是因为用户知道 “推荐给朋友不会掉价”。

流量破圈不是靠扩大定位,而是靠让定位更 “戳”。当你的定位能成为用户的 “社交货币”—— 转发出去能彰显自己的身份,或者帮朋友解决问题 —— 增长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 定位不是一劳永逸,它需要跟着用户一起进化


做公众号的都知道,用户需求会变,市场环境会变,定位如果一成不变,很容易被淘汰。“XX” 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在保持核心定位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微调内容方向

他们有个 “季度用户访谈” 机制,每次会找 20 个不同阶段的粉丝深聊。去年访谈时发现,随着互联网行业变化,单纯的 “转型技巧” 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很多读者成功入职后,又面临 “如何在新岗位站稳脚跟” 的问题。

团队讨论后,决定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 “转型后生存指南” 板块。比如 “入职互联网公司第一个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传统行业的工作习惯,哪些要改哪些要留”。这个调整没有偏离 “传统行业人转型互联网” 的核心定位,却覆盖了用户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还有个更巧妙的调整:把内容从 “教方法” 扩展到 “搭圈子”。他们建立了不同城市的转型者社群,定期组织线下交流。有读者在群里找到了同行,甚至合伙创业。这种 “内容 + 社群” 的模式,让定位从 “信息提供者” 升级成了 “生态构建者”。

最关键的是,所有调整都有数据支撑。他们会监测新内容的打开率、完读率、留言关键词,一旦发现某个方向的数据持续下滑,就会立刻复盘。有次他们尝试写了几篇 “互联网行业趋势分析”,结果数据很差,用户留言说 “我们更关心怎么转,不是行业未来怎么样”。团队马上停掉这个方向,把精力放回实操内容上。

这种 “守正出奇” 的调整策略,让 “XX” 既能保持定位的稳定性,又能跟上用户需求的变化。就像一棵树,主干不能动,但枝叶要跟着阳光生长。

🌟 定位成功的底层逻辑,其实就这一句话


复盘 “XX” 从 0 到 1 的过程,会发现他们的定位策略虽然看起来复杂,底层逻辑却特别简单:让目标用户觉得 “这个号非关注不可”

怎么做到 “非关注不可”?无非就是两点:你懂我,你帮我。“XX” 的所有动作,都是在强化这两个认知。精准的定位让用户觉得 “你懂我”,实用的内容让用户觉得 “你帮我”。

现在很多公众号做不起来,不是内容不好,而是定位太模糊。想讨好所有人,结果谁都不觉得你特别。就像在商场里,那些什么都卖的店很难让人记住,反而是那些 “只卖小众香水”“专门修旧皮鞋” 的小店,更容易有忠实顾客。

“XX” 的案例还告诉我们,定位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个持续迭代的过程。从最初的模糊到后来的清晰,从单纯的内容到社群生态,他们一直在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但始终没离开 “传统行业人转型互联网” 这个核心。这种坚持,让他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了目标用户心中 “不可替代” 的存在。

对于想做公众号的人来说,与其纠结 “写什么内容”,不如先想清楚 “为谁写,解决什么问题”。把这两个问题搞透,定位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用极致的执行力去落地,用敏锐的观察力去调整。毕竟,能被记住的,永远是那些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的人。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6-16

论文查重与AI写作的关系 | AI辅助写作会提高重复率吗?

AI 写作工具现在火得不行,不管是学生写论文还是职场人写报告,总有人想试试用 AI 搭个框架、润个色。但问题来了 —— 论文查重这关能过吗?用 AI 写出来的东西,重复率会不会莫名飙升?这事儿得掰开了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2-22

AI降重与论文原创精神: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项技术?

📌 AI 降重技术到底在做什么? 现在市面上的 AI 降重工具,说白了就是通过算法改写文本。它们会分析原文的语义,然后用近义词替换、调整句式结构、改变段落顺序这些方式,让文字看起来不一样,但意思基本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1-22

AI剧本生成器使用心得 | 提高创作效率的五个核心技巧

📝 技巧一:精准设定 Prompt,让 AI 少走弯路​用 AI 写剧本,最忌讳上来就扔一句 “写个爱情故事”。试过的都知道,出来的东西要么像流水账,要么全是老掉牙的桥段。真正高效的做法是,把 Pr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4-16

AI生成的文章算不算抄袭?原创度与查重率的终极解答

🤖 AI 生成文章的底层逻辑​AI 生成文章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它的核心是 “学习 - 重组” 模式。简单说,就是先喂给 AI 成千上万篇已有的文章、书籍、网页内容,让它从中总结规律 —— 比如哪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6

智能图像生成工具选哪家?Kazimir.ai 200 万 + 名人图像搜索定制超便捷

? 智能图像生成工具选哪家?Kazimir.ai 200 万 + 名人图像搜索定制超便捷 最近几年,AI 图像生成工具火得一塌糊涂,不管是搞设计的、做营销的,还是玩自媒体的,都离不开这些工具。可现在市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01

企业级 AI 平台选 AI21 Labs 怎样?Jurassic - 2 低幻觉率技术与 Wordtune 优化工作流指南

? 企业级 AI 平台选 AI21 Labs 怎样?Jurassic-2 低幻觉率技术与 Wordtune 优化工作流指南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AI 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AI21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05

ABJUMP 2025 新版物流:AB 跳转轮询助力全球多地区智能运输

? ABJUMP 2025 新版物流:AB 跳转轮询助力全球多地区智能运输 在跨境电商和全球化贸易飞速发展的当下,物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运输,成为众多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14

Claude AI 扩展助力学习研究:快速总结网页选段,多语言翻译轻松搞定

? Claude AI 扩展:学习研究的 “隐形助手” 如果你常泡在网上查资料、看文献,肯定遇过这种情况 —— 打开一篇十几页的论文,看了半天还没抓住核心;刷到外文网页里的关键内容,翻来覆去翻译总觉得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