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AI³ 研究院女娲生命大模型:推动药物研发智能化变革的最新进展

2025-07-04| 5340 阅读
? 女娲生命大模型:重新定义药物研发的底层逻辑

在生物医药领域,药物研发一直面临着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的难题。一个新药从实验室到上市,平均需要 10-15 年,投入超过 20 亿美元,而失败率高达 90% 以上。不过,这种局面正在被人工智能彻底改写。复旦大学 AI³ 研究院推出的女娲生命大模型,就像一把 “金钥匙”,打开了药物研发智能化的新大门。

女娲生命大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 AI 平台,它整合了生物结构预测、基因调控分析、流体力学模拟等多项核心技术。比如说,它的生物结构模型采用了先进的 DiT 扩散模型架构,在蛋白质与抗体药物开发上表现尤为出色。以前,科学家要预测分子与靶标的结合亲和力,可能需要花费数月时间进行实验,现在有了女娲模型,只需要几天甚至几小时就能完成,而且预测精度比传统方法高出一大截。

? 三大子模型:全方位赋能药物研发

女娲生命大模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模型,而是由三个紧密关联的子模型组成,每个子模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生物结构大模型可以说是药物研发的 “显微镜”。它不仅能够预测蛋白质的静态结构,还能模拟纳秒或皮秒级的动态结构变化。这意味着科学家可以更直观地观察药物分子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过程,从而设计出更精准的药物。据测试,该模型在多项指标上已经超越了国际知名的 AlphaFold3,成为当前国际领先的蛋白质结构生成工具。

基因导航大模型则像是药物研发的 “导航仪”。它聚焦于基因组中的 “暗物质”—— 非编码区调控序列,通过图神经网络和调控关系知识图谱,能够对 7Mb 以上的远距离调控进行预测,平均预测精度达到 0.85 以上,比国际最优精度高出 1 倍以上。这一突破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模型已经与华山医院达成合作,用于脑动脉瘤破裂风险预估与血管壁增厚分析。

生命流体大模型可以看作是药物研发的 “流体实验室”。它基于全球最大的器官流体力学数据库,能够大幅提升流体模拟效率。以脑动脉血液流动模拟为例,传统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计算资源,而女娲模型的计算效率提升了 100 倍,模拟误差低至 6.8%。这对于研究动脉硬化、血栓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优化药物在体内的传输路径都有很大帮助。

? 从实验室到产业界:女娲模型的实战应用

女娲生命大模型并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而是已经在实际药物研发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 siRNA 药物研发领域,女娲团队打造了全球首个大规模 siRNA 药物数据库,包含超过 30 万条化学修饰的 siRNA 数据,涵盖 45 个治疗靶点。基于这个数据库,团队构建的 AI 模型能够对 siRNA 药物进行虚拟筛选,在实验验证阶段将多靶点药物的疗效预测误差从 40% 降低到了 8%。这大大提高了 siRNA 药物研发的成功率,缩短了研发周期。

在难成药靶点的研究上,女娲模型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通过 AI 与计算方法的结合,团队在一个月内就发现了传统实验室或 AlphaFold3 难以捕捉的某难成药靶点的动态结合口袋,并筛选出了实验验证的活性分子。这为攻克一些疑难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女娲模型还在药物设计的其他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说,在抗原 - 抗体中和效应预测方面,与商汤科技合作开发的 DeepAAI 算法模型,无需知道抗原和抗体的空间结构,就能快速预测它们的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 机器智能》上。

?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女娲生命大模型的出现,正在推动药物研发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智能驱动” 转变。它不仅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还降低了研发成本,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目前,女娲模型已经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它入选了 “2023AIIA 人工智能十大先锋应用案例”,与国内外多家顶级药企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密切合作。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女娲模型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比如肿瘤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等。

不过,女娲生命大模型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说,如何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如何更好地与实验数据相结合,如何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

未来,女娲生命大模型或许能够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药物设计,让药物研发真正进入 “量体裁衣” 的时代。想象一下,医生只需要获取患者的基因信息,通过女娲模型就能快速设计出最适合该患者的药物,这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景!

该文章由dudu123.com嘟嘟 ai 导航整理,嘟嘟 AI 导航汇集全网优质网址资源和最新优质 AI 工具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1-03

朱雀大模型检测结果准确吗?多文体检测支持实测解析

🔍 朱雀大模型检测结果准确吗?多文体检测支持实测解析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腾讯新出的朱雀大模型检测工具到底靠不靠谱,尤其是在多文体检测方面表现如何。正好我手头有一些实测数据,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唠唠这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4-15

一文读懂AIGC内容识别技术,选择最适合你的AI检测工具

🧠 AIGC 内容识别技术的核心逻辑:不是 “猜”,是 “找痕迹”​​很多人以为 AIGC 识别是靠感觉判断 “像不像 AI 写的”,其实背后有一套明确的技术逻辑。简单说,就是通过算法捕捉 AI 写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4-15

AI写公众号爆款文章技巧分享:如何用AI辅助创作并通过原创声明

现在做公众号的,谁还没试过用 AI 写文章?但真正能用 AI 写出爆款,还能稳稳过原创的人,其实不多。多数人要么被 AI 带偏了方向,要么就是直接复制粘贴,结果原创通不过不说,阅读量还惨不忍睹。今天就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1-17

AI写手VS人类写手|在头条号平台谁的内容更受欢迎?

🚀 内容生产速度:AI 写手甩人类几条街,但快不等于好 打开头条号后台,你会发现热点话题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前阵子某明星官宣恋情,AI 写手 5 分钟就能生成一篇整合过往情史 + 粉丝反应的通稿,人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4-05

AI情感化写作教程:如何训练AI模型写出极具感染力的爆款文章?

✨情感化写作的核心:让 AI 先懂 “人情世故”​想让 AI 写出打动人的文字,先得搞明白情感化写作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让文字带着温度,能戳中读者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干巴巴的信息堆砌。这可不是简单让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7

2025 新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教育部批准,1 周完成论文上线

? 教育部权威背书,1 周极速上线:2025 新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深度评测 2025 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迎来重大升级,教育部正式批准平台全新改版,核心亮点在于将论文上线周期从传统期刊的数月压缩至 1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26

Essay-Grader.ai 怎么用?自定义评分标准 + AI 检测机器写作全攻略

现在市面上 AI 写作工具越来越多,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找能高效批改作文的利器。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讲 Essay-Grader.ai 这个工具,它能自定义评分标准,还能检测 AI 写作,特别适合教育场景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11

中国科技情报网依托 AI 与大数据实时跟踪生物新材料产业动态

? 生物新材料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科技情报网凭借 AI 与大数据技术,成为产业动态跟踪的 “超级雷达”。这个平台究竟如何运作?它对行业发展有哪些实际价值?让我们深入了解。 ? 政策导航: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