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做公众号,都喜欢用 AI 写作助手来提高效率。但用着用着,问题就来了 —— 多语言能不能写?写出来的东西会不会被说不是原创?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些事儿,都是实打实的经验,新手老手都能用得上。
📍公众号 AI 写作助手的多语言支持,到底靠不靠谱?
先说多语言支持这块。现在不少 AI 写作助手都宣称能写中英日韩甚至小语种,但实际用起来,差别可大了去了。
就拿最常用的英语来说,大部分工具写出来的句子都还算通顺,基本的语法错误不多。但要是涉及到一些行业术语,比如跨境电商里的 “海外仓备货周期”“关税起征点”,有些工具就容易翻译得生硬,甚至闹笑话。我之前试过用某款工具写英语推文,讲 “社交媒体营销转化漏斗”,结果它把 “漏斗” 直译成 “funnel”,虽然没错,但圈内人更习惯说 “conversion pipeline”,发出去后好几个国外客户私下问我是不是用了机器翻译。
再说说小语种,比如日语。很多工具的日语支持其实是 “半吊子”—— 写日常对话还行,一旦涉及到敬语、行业黑话,就容易露怯。有个做日货代购的朋友,用 AI 写过一篇介绍护肤品成分的推文,结果把 “无添加” 翻译成 “添加なし”,虽然字面意思对,但日本消费者更认 “無添加” 这个固定说法,那篇推文的打开率比平时低了近 30%。
那是不是所有工具都这样?也不是。现在头部的几款工具,比如某书推荐度很高的 “XX 写作”,在多语言本地化上就做得不错。它会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调整表达,比如写韩语推文时,会自动加入敬语后缀,还会避开一些在韩国语境里敏感的词汇。不过这类工具一般要付费,免费版的多语言功能大多是 “尝鲜级”,别抱太高期待。
📍原创内容保障,AI 写的能过平台审核吗?
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 ——AI 写的东西,算不算原创?会不会被公众号平台判定为 “非原创”?
先给个定心丸:只要用得好,AI 写的内容完全能过原创审核。但关键在 “怎么用”。现在公众号的原创检测,主要看两点:一是内容和已有内容的重复度,二是有没有 “人类创作的痕迹”。
有些新手图省事,把 AI 生成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就发,结果要么过不了原创,要么就算标了原创,也没什么流量。为什么?因为 AI 写的东西,逻辑太 “顺” 了,顺到不像真人写的。比如介绍一款产品,AI 会按 “功能 - 优势 - 价格” 这样的固定逻辑写,但真人可能会先吐槽一句 “之前用同类产品踩过的坑”,再引出新选择 —— 这种小转折、小情绪,就是 “人类痕迹”。
那怎么让 AI 内容更像原创?有个小技巧:让 AI 出初稿,自己加 “私货”。比如 AI 写了一篇 “夏季护肤攻略”,你可以在开头加一句 “上周去海边玩,晒得脸又红又痒,试了这几个方法才缓过来”,中间插入自己用过的产品真实感受,结尾再留个互动 “你们夏天护肤最怕什么?评论区聊聊”。这样一改,原创度立马上去了。
还有个误区:觉得 “原创就是百分百自己写”。其实不是。公众号的原创判断,更看重 “有没有自己的加工和观点”。就算核心信息来自 AI,只要你加入了自己的分析、案例、情绪,平台就会认可。我认识一个做职场号的博主,每天用 AI 写初稿,然后加上自己跳槽、涨薪的真实经历,原创标拿到手软,流量还特别好。
📍多语言写作时,怎么避免 “翻译腔”?
用 AI 写非中文内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 “翻译腔”—— 句子没错,但读起来就是别扭,像外国人说中文。这不仅影响读者体验,还可能让目标语言的用户觉得 “不专业”。
怎么解决?有三个实用方法。第一,指定 AI 用 “口语化表达”。在 prompt 里直接说 “用英语写一篇介绍咖啡的推文,要用美国人日常聊天的语气,避免书面语”,比单纯说 “写一篇英语推文” 效果好 10 倍。第二,写完后用目标语言的 “同义词工具” 替换部分词汇。比如英语里 “very good”,可以换成 “awesome”“dope”(年轻人常用)或者 “impressive”(偏正式),根据受众调整。第三,找 native speaker 朋友扫一眼,不用逐字改,主要看有没有 “让人出戏” 的表达。
我之前帮一个做跨境电商的客户优化过 AI 生成的西班牙语推文。原文明明是卖沙滩裤,却用了 “elegante”(优雅)这个词,西班牙客户说 “沙滩裤要的是舒服、亮眼,优雅太奇怪了”,后来改成 “cómodo y colorido”(舒服又多彩),转化率直接提升了 15%。所以说,多语言写作不只是 “翻译对”,更要 “说得像”。
📍AI 生成内容被判定为 “非原创”,该怎么补救?
万一真的遇到 AI 内容过不了原创,别慌,有办法救。
首先,检查重复度。用 “微信公众号原创检测工具”(网上能搜到免费的)查一下,看看和哪些已发内容重复率高。如果是局部重复,直接删掉重写;如果是整体框架撞车,就换个角度。比如原来写 “早餐吃什么健康”,可以改成 “上班族 5 分钟搞定的健康早餐”,角度一变,重复度自然就降了。
其次,增加 “独家信息”。这是最有效的办法。比如 AI 写了 “怎么选笔记本电脑”,你可以加上 “我上周帮同事选了 3 台,其中 XX 型号因为散热问题退了货”,或者 “某品牌客服透露,下个月会出新款,现在买旧款不划算”。这些带时间、带具体人物的信息,AI 编不出来,原创度自然就高了。
最后,调整排版和语气。公众号的原创检测,也会参考 “阅读体验”。把长段落拆短,加入表情符号,在关键句前后加空行,甚至故意留一两个 “口语化的小错误”(比如 “这个方法超好用 —— 哦对了,记得别在晚上试”),都能让内容更像真人写的。我有个学员,就靠在 AI 内容里加 “啊”“啦”“对吧” 这些语气词,原创通过率从 40% 提到了 90%。
📍新手用 AI 写公众号,最容易踩的 3 个坑
除了上面说的,还有几个坑,新手特别容易掉进去。
第一个坑:完全依赖 AI,自己不动脑。有些人为了省时间,连主题都让 AI 定,写出来的内容要么千篇一律,要么脱离自己的账号定位。比如做母婴号的,AI 可能会推荐 “宝宝辅食 100 种做法”,但如果你账号的核心是 “职场妈妈高效带娃”,就应该让 AI 聚焦 “10 分钟搞定的宝宝辅食”,这才对味。
第二个坑:忽略 “平台规则”。不同平台对 AI 内容的容忍度不一样。公众号相对宽松,但如果是发在知乎、小红书,就需要更多 “个人体验”。我见过有人把公众号的 AI 内容原封不动搬到小红书,结果被举报 “非原创”,就是因为没加 “亲测”“避雷” 这类平台特色表达。
第三个坑:不检查事实性错误。AI 有时候会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把 “某品牌成立时间” 写错,把 “功效” 夸大。之前有个美妆号用 AI 写推文,说某面霜 “能治疗敏感肌”,结果被粉丝指出 “护肤品不能宣称治疗”,不仅删文道歉,还掉了不少粉。所以,AI 生成的内容,尤其是涉及数据、功效、时间的部分,一定要自己查一遍。
📍总结:AI 是工具,不是 “代笔”
说到底,公众号 AI 写作助手再厉害,也只是个工具。它能帮你省时间、搭框架,但能不能写出让读者喜欢、平台认可的内容,还得看你怎么用。
多语言写作,重点在 “本地化”;原创保障,核心是 “加私货”。别指望 AI 能替你搞定一切,把它当成 “高效的助理”,自己做 “最终的把关人”,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最后说句实在的:现在做公众号,拼的不是 “会不会用 AI”,而是 “能不能用好 AI”。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研究读者喜欢什么、平台鼓励什么,这才是能长久做下去的关键。试试我今天说的方法,下次用 AI 写推文,效果肯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