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的剧本版权归属问题详解,保障创作者权益的法律知识

2025-04-08| 14667 阅读
在 AI 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AI 生成剧本的版权归属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关系到创作者的权益,也影响着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析 AI 写的剧本版权归属问题,并提供保障创作者权益的法律知识。

📜 AI 生成剧本的版权认定核心要素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对于 AI 生成的剧本,判断其是否构成作品的关键在于独创性。这里的独创性并非要求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是强调作品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体现了创作者的个性化表达。

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 “AI 文生图” 案件为例,法院认为,如果用户通过输入提示词、设置参数、多次调整等方式对 AI 生成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干预,使最终作品体现了用户的审美选择和个性判断,那么该作品就具备独创性,应受《著作权法》保护。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 AI 生成的剧本。例如,编剧通过反复修改提示词、调整剧情走向、完善人物塑造等方式,使 AI 生成的剧本初稿逐渐符合自己的创作意图,这样的剧本就可能被认定为作品。

反之,如果 AI 完全自主生成剧本,没有人类的创造性投入,那么该剧本就缺乏独创性,不能被认定为作品。例如,某影视公司使用 AI 生成的剧本遭原作者起诉,法院最终以 “缺乏人的独创性表达” 驳回了原告对 AI 剧本的版权主张。

👥 AI 生成剧本的版权归属主体


在确定 AI 生成剧本构成作品后,接下来需要明确版权归属主体。目前,这一问题在法律上尚未完全明确,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用户(创作者)


如果用户在 AI 生成剧本的过程中进行了实质性的智力投入,如设计剧情框架、选择人物设定、调整对话内容等,那么用户很可能被认定为剧本的作者,享有版权。例如,在苏州中院审理的案件中,法院认定用户通过增加提示词、修改参数等方式对 AI 生成的图片进行调整、选择和润色,对图片的表达要素做出了个性化选择和实质性贡献,因此用户享有版权。同理,对于 AI 生成的剧本,用户若进行了类似的创造性劳动,也应享有版权。

2. AI 开发者


AI 开发者通过对系统的程序设计、参数设置以及偏好选择,对内容生成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如果 AI 生成剧本的过程完全依赖于开发者预设的算法和模型,而用户只是简单输入指令,那么开发者可能主张对剧本享有版权。不过,这种情况在实际中较为少见,因为用户通常会对 AI 生成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和调整。

3. 合同约定


在商业合作中,AI 生成剧本的版权归属通常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来明确。例如,腾讯元宝在用户协议中明确指出,用户使用元宝时输入和输出的内容,权利归用户或相应权利人所有。因此,创作者在与 AI 服务商合作时,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剧本的版权归属,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 国际版权认定差异


不同国家对 AI 生成内容的版权认定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 AI 生成剧本的版权归属:

1. 美国


美国版权局坚持作品必须是人类创作的,必须体现人的创造性,否则排除其作品资格和著作权保护。例如,美国法院裁定图画《离天堂最近的入口》不受著作权保护,理由是该图完全由 AI 生成,缺乏人类创造性投入。

2. 欧盟


欧盟法律体系同样要求作品体现作者自身的智力创造。根据欧盟法院经典判例 “Infopaq 案”,作品需是作者独创的智力产物,才能构成受保护的作品。因此,完全由 AI 独立生成且无任何人类创意投入的内容,在欧盟难以被认定为作品。

3. 中国


中国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倾向于认定经过用户多次调整和优化的 AI 生成内容具有独创性,从而被视为作品,版权归用户所有。例如,北京互联网法院和苏州中院的案例都支持这一点。

🛡️ 保障创作者权益的法律措施


为了保障 AI 生成剧本创作者的权益,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

1. 保留创作痕迹


创作者应保留与 AI 生成剧本相关的所有创作痕迹,如提示词输入记录、参数调整日志、修改前后的版本对比等。这些记录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创作者在剧本生成过程中进行了实质性的智力投入,从而主张版权。例如,某网文作家因 AI 生成的角色名撞车知名 IP,被判赔偿 15 万,其败诉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创作痕迹证明自己对角色名的独创性贡献。

2. 进行著作权登记


虽然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目前不接受 AI 生成内容的登记,但创作者仍可以尝试进行登记。在发生纠纷时,著作权登记证书可以作为初步证据,证明创作者对剧本享有版权。此外,创作者还可以通过区块链存证等方式,对剧本的创作过程进行存证,提高证据的可信度。例如,蚂蚁链实践已为超 10 万件 AI 作品提供 “全链路存证”,时间戳精确到毫秒级,北京互联网法院采用区块链存证的作品,举证采纳率提升至 92%。

3. 签订明确的合同


在与 AI 服务商合作时,创作者应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约定剧本的版权归属、使用范围、收益分配等事项。例如,合同中可以约定 AI 生成剧本的版权归创作者所有,服务商仅享有有限的使用权;同时,还应约定服务商的数据来源合规保证,避免因使用侵权数据导致创作者承担法律责任。

4. 关注最新法规


202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对 AI 生成合成内容进行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创作者在发布和传播 AI 生成剧本时,应确保符合标识要求,避免因违规而面临法律风险。

🚫 避免侵权的注意事项


1. 防止抄袭


AI 生成剧本可能会包含受版权保护的对话模板、语料片段等内容。创作者在使用 AI 生成剧本时,应进行侵权筛查,避免抄袭他人作品。例如,可以使用艾媒咨询的【AI 创作检测器】识别潜在侵权段落。

2. 尊重他人版权


如果 AI 生成剧本中引用了他人的作品,如经典台词、故事情节等,创作者应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否则可能构成侵权。例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涉人工智能平台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中,被告因平台用户利用 AI 模型生成与原告奥特曼形象构成实质性相似的作品,被判侵权。

3. 避免擅自改编


即使 AI 生成剧本不构成作品,擅自改编他人作品也可能构成侵权。例如,某影视公司使用 AI 生成的剧本遭原作者起诉,法院虽然驳回了原告对 AI 剧本的版权主张,但判定该公司擅自改编行为侵权。

🔍 法律纠纷解决途径


如果创作者发现自己的版权受到侵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 协商和解


与侵权方进行沟通,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协商赔偿损失。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且可以快速解决纠纷。

2. 发送侵权通知


向侵权方发送侵权通知,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侵权方不配合,可以进一步采取法律措施。

3. 法律诉讼


如果协商和解不成,创作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并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在诉讼过程中,创作者应提供充分的证据,如创作痕迹、著作权登记证书、合同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总之,AI 生成剧本的版权归属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独创性、创作过程、合同约定等多个因素。创作者在使用 AI 技术进行剧本创作时,应增强法律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时避免侵犯他人的版权。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将不断完善,为创作者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保护。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3-24

如何避免论文被误判为 AI 生成?2025 最新写作策略与检测技巧

🔍 如何避免论文被误判为 AI 生成?2025 最新写作策略与检测技巧 最近有个事儿特别让人头疼,不少同学辛辛苦苦写的论文,结果被系统提示 “AIGC 率过高”,心态直接就崩了。明明是自己一个字一个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3-15

公众号被折叠,如何通过付费推广快速恢复流量?

公众号被折叠后,通过付费推广恢复流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从多个维度拆解具体策略,结合最新平台规则和实操案例,给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 明确流量恢复核心逻辑 公众号折叠本质上是平台对用户体验的优化,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1-12

AI论文原创度提升攻略:从思维框架到语言表达的革新

📊 AI 写作普及下的原创性困局​现在打开学术论坛,十个帖子里有八个在讨论 AI 论文被拒的事。不是危言耸听,去年某 985 高校抽检的硕士论文里,AI 生成痕迹超标率比前年涨了 37%。Turni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5-28

智能笔尖AI写作生成文章质量评测 | 真能媲美专业写手?

AI 写作工具现在是越来越火,智能笔尖 AI 写作就是其中的新面孔。不少人说它能写出和专业写手差不多的文章,这话到底靠谱不?咱们今天就从实际使用体验出发,好好扒一扒它的真实水平。​📝 内容原创性:看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