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侵权第一案解读,给内容创作者的版权启示

2025-05-02| 1546 阅读
AI 绘画侵权第一案的判决结果,给内容创作者敲响了版权保护的警钟。这起案件不仅明确了 AI 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也为行业发展划定了法律边界。从案件细节来看,原告李某通过开源软件 Stable Diffusion 输入提示词生成图片,并在小红书平台发布。被告刘某未经许可使用该图片作为文章配图,且未标注来源,最终被法院认定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赔偿经济损失并公开致歉。

这一判决的核心在于法院认定 AI 生成图片具备 “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美术作品。法院认为,原告在生成图片过程中进行了智力投入,包括设计人物呈现方式、选择提示词、调整参数等,这些操作体现了个性化表达。即使 AI 模型是工具,使用者的创造性劳动仍构成作品的核心要素。不过,这一结论也引发了学界争议。有观点认为,AI 生成内容的随机性和工具属性使得使用者的控制力有限,独创性认定标准需进一步细化。

中美法律差异下的版权认定


对比美国的类似案例,法律对 AI 生成内容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美国版权局曾拒绝为《太空歌剧院》等 AI 生成作品登记版权,理由是人类对生成过程的控制不足,无法满足 “最低限度的智力创造性” 要求。例如,杰森・艾伦为生成该作品调试了 624 次提示词,但法院认为 Midjourney 的算法逻辑不理解人类指令,导致其投入不构成实质性创作。

这种差异源于两国对 “人机协作” 的不同理解。中国法院更注重使用者在生成过程中的主动选择和调整,认为即使工具是 AI,只要人类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个性化表达,即可享有著作权。而美国则倾向于严格区分人类创作与工具辅助,强调 AI 生成内容的独立性可能削弱著作权的激励作用。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这意味着在不同司法管辖区使用 AI 工具需遵循不同规则。例如,在美国使用 Midjourney 生成作品时,需通过 Pro 会员服务确保版权归属,并避免依赖免费版的公共共享设置。而在中国,创作者需保留提示词、参数设置等创作记录,以证明自己的智力投入。

侵权风险的多重场景与应对策略


AI 绘画的侵权风险不仅存在于直接复制,还包括 “微调”“垫图” 等看似微小的修改。北京通州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利用 AI 对他人美术作品进行局部颜色、线条调整,保留核心表达元素,最终被认定为实质性侵权。法院强调,即使生成图片与原图存在细微差异,若未投入足够智力劳动,仍可能构成侵权。

这种 “擦边球” 行为的法律后果提醒创作者,AI 工具并不能规避版权责任。以下是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1. 素材合法性审查:在使用 AI 生成内容时,需确保训练数据、垫图素材等不涉及他人版权。例如,使用开源模型如 Stable Diffusion 时,需遵守 AGPL3.0 协议,避免未经授权修改或分发代码。
  2. 创作过程留痕:保存提示词、参数调整记录、生成时间戳等,这些证据在侵权诉讼中至关重要。例如,原告李某在案件中通过当庭展示生成过程,成功证明了自己的著作权。
  3. 标识与授权管理:在发布 AI 生成内容时,明确标注 “AI 创作” 或 “工具辅助”,避免误导公众。同时,通过平台协议或授权书明确作品使用范围,防止他人擅自转载。

平台与开发者的责任边界


AI 绘画工具的开发者和平台也面临法律挑战。例如,Stable Diffusion 的开源协议允许用户自由使用模型,但要求修改后的代码必须开源。若企业基于该模型开发商业工具却未履行开源义务,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此外,Midjourney 的服务协议规定,Pro 会员拥有生成内容的商业使用权,但免费用户的作品需遵循知识共享协议,这可能导致版权归属的不确定性。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选择合规的 AI 工具至关重要。例如,使用需付费的 Pro 会员服务可获得更明确的版权保护,而免费工具可能因公共共享设置导致作品被他人二次利用。同时,需关注工具的训练数据来源,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素材库。

行业发展的合规路径


随着 AI 技术的普及,内容创作者需在效率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以下是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1. 法律知识更新: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了解 AI 生成内容的标识要求、数据合规等规定。例如,2025 年 9 月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对 AI 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2. 技术与法律结合: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对创作过程进行存证,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例如,将提示词、参数设置等信息上链,可提高在侵权诉讼中的举证效力。
  3. 商业模式创新:探索 AI 辅助创作的合法路径,例如与艺术家合作开发专属模型,或通过版权池机制获得训练数据授权。这种模式既能降低侵权风险,又能提升作品的独特性。

AI 绘画侵权第一案的判决,标志着法律对新技术的适应性调整。内容创作者需认识到,AI 工具并非版权避风港,每一次提示词的输入、参数的调整都可能成为版权认定的关键。只有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证据留存、素材合法性和合规使用,才能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创作者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版权挑战。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3-10

微信公众号图文编辑器推荐:AI智能排版手把手教你

📝135 编辑器:新手友好的 AI 排版神器​135 编辑器算是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的界面设计很直观,哪怕是刚接触排版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模板库是它的一大优势,每天都会更新几十套新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6

深度剖析:一个获得百万推流的公众号案例做对了什么

📌 选题策略:精准踩中用户「情绪阈值」​很少有人注意,这个公众号的选题库像个精密仪器。他们不是追所有热点,而是只抓那些能引发「群体记忆共振」的事件。比如去年冬天那场寒潮,别人都在写保暖指南,他们却推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5-18

为什么你的原创文章没人看?公众号运营中内容定位与选题的重要性

📊 原创文章没人看?先看看这三个扎心数据 打开公众号后台,看着两位数的阅读量和零星的在看,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困惑 —— 明明是熬了几个通宵写的原创,怎么就没人看? 最近翻了 200 多个中小公众号的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2-09

还在用秀米?试试这些免费的微信公众平台图文排版工具,新手入门必备

还在用秀米?试试这些免费的微信公众平台图文排版工具,新手入门必备 现在各平台对于原创作品要求极高,简单的 AI 写作已经不能够通过原创检测,因此写作方法要全面升级,既要兼顾文章的吸引力、有流量属性,又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5

如何判断一个论文降重网站是否靠谱?从三个细节入手|避免被骗

🛠️ 技术实力:降重效果的核心保障​​原始尺寸更换图片p3-flow-imagex-sign.byteimg.com​​判断一个论文降重网站靠不靠谱,首先得看它的技术底子硬不硬。现在市面上很多网站吹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4-12

AI伪原创的核心是原创度|如何让AI生成的内容更具独特性?

现在打开搜索引擎,刷到 AI 生成的内容越来越常见。但 Google 最新的算法更新已经明确表示,会优先收录有独特观点和深度思考的内容,那些东拼西凑的 AI 文字正在被快速淘汰。这时候大家才猛然发现,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09

Colourco 一键生成专业配色方案,提升设计效率的秘诀

? Colourco 核心功能深度解析:凭啥能让配色效率翻倍? 新手做设计最头疼的就是配色,盯着色轮转半小时毫无头绪的情况太常见了。Colourco 厉害的地方在于把专业配色逻辑做成了 “傻瓜式” 操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2

企业视频英语字幕生成新选择:OpenAI Whisper 技术,SRT/VTT 格式一键导出

? 为什么企业视频非要搞定英语字幕?这几个痛点你肯定遇到过 做企业视频的朋友都清楚,现在出海推广、国际会议记录、产品海外说明书,哪样离得开英语字幕?但传统做字幕的方式,说多了都是泪。要么找人工转录,一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