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自媒体的朋友,估计都遇到过一个头疼的问题 —— 辛辛苦苦写的文章,被平台判定为 “AI 生成”,推荐量一落千丈。这时候,“降低 AI 率” 就成了必须攻克的难关。今天就来聊聊怎么用朱雀这个工具,从头到尾搞定 AI 率检测和优化,亲测有效,看完你也能上手。
📌 第一步:搞懂 “AI 率” 到底是个啥?
很多人只知道 “AI 率高不好”,但具体这东西怎么来的,可能没细想过。简单说,AI 生成的文字会有一些 “套路”—— 比如句式太规整、用词太书面化、逻辑转折太生硬,这些特征被检测工具捕捉到,就会算出一个 “AI 概率”。
为啥要在意这个?现在各大平台,包括公众号、头条、百家号,都在加强对 AI 内容的筛查。不是说 AI 写的一定差,但平台怕机器批量生产低质内容,所以对高 AI 率的文章会限流。咱们辛辛苦苦写的东西,哪怕是自己用 AI 辅助改的,因为 AI 率高被埋没,太亏了!
所以,降低 AI 率的核心,不是要完全不用 AI,而是要让文章 “更像人写的”。朱雀这个工具的作用,就是帮你找出文章里那些 “机器味” 重的地方,然后针对性优化。
🔍 第二步:用朱雀检测,精准定位问题
知道了原理,接下来就是实操。先用朱雀的检测功能,看看自己的文章到底 AI 率有多高。具体怎么操作?
打开朱雀的官网(这里提醒一下,一定要认准官方地址,别点到山寨网站),注册登录后,找到 “AI 检测” 板块。把你的文章全文复制粘贴进去,点击 “开始检测”。等个十几秒,结果就出来了 —— 会显示整体的 AI 概率,还会把疑似 AI 生成的句子标红。
我第一次用的时候,一篇自以为 “很自然” 的文章,居然被检出 68% 的 AI 率。仔细一看标红的地方,全是那种 “首先... 其次... 最后...” 的句式,还有一些太书面的词,比如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些都是机器爱用的套路。
这里有个小技巧:检测的时候,最好分段测。有时候整篇文章 AI 率不高,但某一段特别明显,分段检测能更快找到 “重灾区”。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教程文,开头介绍部分 AI 率 20%,但中间步骤说明居然 80%,后来只改了那一段,整体 AI 率就降到 30% 以下了。
✏️ 第三步:针对性优化,把 “机器味” 改成 “人间烟火气”
检测出问题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优化环节。朱雀不光能检测,还会给优化建议,这一点比很多同类工具好用。但别完全依赖工具给的建议,得结合自己的表达习惯来改。
具体改哪些地方?结合朱雀的提示和我的经验,主要有这几个方向:
把长句拆成短句,加语气词
AI 特别爱写长句,一环套一环,看着累,也不像人说话。比如 “在进行产品使用之前,用户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的各项条款以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坏”,这话没错,但太硬了。改成 “用之前先看看说明书哈,里面的条款得仔细读,不然操作错了容易坏”,是不是就好多了?中间加个 “哈”,瞬间有了人味儿。
换掉 “机器感” 的词
比如 “众所周知” 可以改成 “大伙儿都知道”;“因此” 换成 “所以啊”;“综上所述” 直接删掉,换成 “总结一下”。朱雀会标红很多这类词,照着改就行。我试过,光把这些词换掉,AI 率就能降 10%-15%。
故意加一点 “小瑕疵”
人写东西难免有重复,或者偶尔用词不那么精准。比如描述一个场景,机器可能会写 “阳光明媚,微风拂过湖面”,人可能会说 “那天太阳特好,风一吹,湖面哗哗的”。多加点这种口语化的表达,甚至可以在句尾加个 “呢”“啦”,别怕显得 “不严谨”,自然最重要。
调整段落结构
AI 写的文章,段落长度往往差不多,逻辑太工整。人写东西,有时候一句话一段,有时候几句话凑一段。优化的时候,把长段落拆一拆,短段落合并一下,让排版看起来更 “随性”。朱雀的检测结果里,也会提示哪些段落结构太规整,照着调整就行。
📈 第四步:优化后再检测,直到达标
改完之后,别着急发,一定要再用朱雀检测一次。我一般会改一轮测一轮,直到 AI 率降到 30% 以下 —— 这个数值是我测试过的安全线,大部分平台对 30% 以下的文章,基本不会判定为 “AI 生成”。
这里有个坑要提醒大家:别为了降 AI 率乱改内容。之前看到有人为了凑口语化,把关键信息都改没了,得不偿失。优化的前提是不影响文章的核心意思和专业性,比如你写的是科技教程,该准确的术语不能瞎换,只是在表达上更自然。
另外,朱雀还有个 “一键优化” 功能,但我建议慎用。它能帮你改一部分,但改出来的内容可能不符合你的文风,最好是把它的建议当参考,自己再手动调整。毕竟,文章是你的 “孩子”,得有你的语气在里面。
🛠️ 第五步:结合写作习惯,从源头减少 AI 味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在写的时候就注意,别等写完了再大改。结合朱雀的检测规律,分享几个写作时就能用的技巧:
写的时候,多想想 “如果我现在跟朋友聊天,会怎么说这句话”。比如写美食测评,别写 “该菜品口感丰富,层次分明”,而是 “这菜吃起来特带劲,一口下去,先是辣,后是鲜,越嚼越香”。
随时保存草稿,写一段就复制到朱雀里测一段。比如写完开头,测一下,如果 AI 率高,马上改,别等整篇写完了,改起来费时费力。
还有,多用自己的经历和案例。机器很难模仿真实的个人体验,比如你写旅行攻略,加上一句 “我当时在那儿堵了半小时,后来问了当地大爷才找到近路”,这种细节一加入,AI 率肯定降。
💡 最后说句大实话
现在很多人对 “AI 写作” 有误解,觉得用了 AI 就一定不好。其实不然,工具是帮我们提高效率的,关键是怎么用得巧。朱雀这类工具的意义,不是让我们 “对抗 AI”,而是让我们写出的内容既高效又不失 “人情味”。
我用朱雀优化过的文章,推荐量平均能提升 40% 以上,这不是夸张,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记住,平台要的是 “优质内容”,而 “像人写的” 是优质内容的基本门槛之一。
所以,别再为 AI 率头疼了,按这个流程走一遍:检测定位问题→针对性改句式用词→反复优化到安全线→写作时就注意口语化。朱雀只是个工具,真正让文章活起来的,还是你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赶紧试试,让你的文章被更多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