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内容的,谁没被 AI 味坑过?辛辛苦苦写的东西,发出去要么读者说 “一看就是机器写的”,要么过原创检测时直接标红,白忙活一场。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AI 写的文章有 AI 味怎么办,尤其是长尾关键词优化时怎么消除那种生硬的机械感。
📌 先搞懂:AI 味到底是啥玩意儿?
很多人天天喊 “有 AI 味”,但未必说清这味道具体啥样。我总结了下,典型的 AI 味大概有这几种:
一是句子像模板套出来的。比如写 “如何选笔记本”,AI 可能会说 “在选择笔记本时,应考虑价格、配置、品牌等因素,这些因素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你品品,是不是特像说明书,一点人气儿没有?
二是关键词硬塞。做长尾关键词优化时最明显,比如要加 “北京朝阳区靠谱的家政阿姨推荐”,AI 可能直接来一句 “关于北京朝阳区靠谱的家政阿姨推荐,我们可以推荐北京朝阳区靠谱的家政阿姨”,重复得让人想关掉页面。
三是逻辑跳脱。上一句说 “夏天适合吃西瓜”,下一句突然蹦到 “冬天的羽绒服要选防风面料”,中间没任何过渡,就像两个人各说各的。
还有就是用词太 “标准”,全是书面语,没有口语里的小词儿,比如不说 “咋整”“说白了”,非要用 “如何解决”“简而言之”,读着累得慌。
✂️ 动手改:从句子开始拆机械感
知道了 AI 味在哪儿,改起来就有方向了。我自己试了上百篇稿子,总结出三个最管用的招,尤其适合带长尾关键词的内容。
第一招:把长句拆成 “碎碎念”。AI 特爱写长句,比如 “对于想要在周末进行短途旅行且预算有限的上班族来说,选择距离城市 50 公里以内的自然景区并提前预订门票是较为合适的方案”。改成啥样?“上班族周末想短途游,钱又不多的话,就选离市区 50 公里内的景区,记得提前订票,省事儿”。你看,把 “对于... 来说”“较为合适的方案” 这些词去掉,加个 “钱又不多的话”“省事儿”,是不是立马像聊天了?
第二招:给关键词 “找个伴儿”。长尾关键词优化时,别让它孤零零站着。比如关键词是 “新手学吉他怎么避免手指疼”,AI 可能直接写 “新手学吉他怎么避免手指疼?新手学吉他避免手指疼的方法有...”。换成 “新手学吉他,最头疼的就是手指疼吧?其实想避免也简单,我当初刚开始练的时候...”,把关键词拆开放,中间加个 “最头疼的”“我当初”,既保住了关键词,又自然多了。
第三招:加 “废话”。这里的 “废话” 可不是真没用,是生活里的口头禅、小感慨。比如写完 “这款面霜保湿不错”,加一句 “真的,我混油皮用着都不闷痘,惊了”;提到 “SEO 优化要慢慢来”,补一句 “急不得,我之前试过一周猛加关键词,结果被降权,血的教训”。这些小插入,能瞬间冲淡机器味儿。
🔍 长尾关键词优化:自然到像随口说出来
做长尾关键词优化,最容易犯的错就是 “为了加词而加词”,结果整篇文章像关键词堆砌大赛。分享个我屡试不爽的法子:把关键词当成 “聊天的由头”。
比如要优化 “3000 元以内高性价比跑步机推荐”,别一上来就列型号。可以这么开头:“最近好多朋友问我,3000 块以内能不能买到好用的跑步机?说实话,这个价位想兼顾质量和功能,得好好挑挑。我前阵子帮我姐选,对比了十几款,总结出几个门道...” 你看,关键词 “3000 元以内高性价比跑步机推荐” 没直接说,但 “3000 块以内能不能买到好用的跑步机” 其实就是它的口语版,读者看着顺,搜索引擎也认。
还有个小技巧:给关键词加 “场景”。比如关键词是 “宝宝辅食南瓜泥怎么做才细腻”,AI 可能写 “宝宝辅食南瓜泥的做法如下:1. 准备南瓜...2. 蒸熟...”。换成 “给宝宝做南瓜泥,是不是总觉得不够细?我家娃刚开始吃辅食时,我蒸完直接捣,结果颗粒太大他不爱吃。后来发现,原来关键在这一步...” 把关键词放进具体场景里,读者觉得 “哦,这说的就是我遇到的问题”,自然就看下去了。
另外,别让关键词只在开头出现。中间穿插的时候,换种说法。比如关键词是 “租房党必看的洗衣机选购技巧”,中间可以说 “租房的朋友选洗衣机,可得注意重量,不然搬家时能累死”,“租房党”“洗衣机选购” 都带上了,还更口语化。
🧐 原创检测?过!靠的是 “独家细节”
很多人改完觉得 “够口语了”,结果过原创检测还是不行。为啥?因为缺了 “只有你知道的东西”。AI 写的内容,大多是网上信息的拼接,没有独家细节。
比如写 “如何在家种绿萝”,AI 可能说 “绿萝需要适量浇水,放在散光处”。但你可以加 “我家阳台朝西,夏天中午晒得厉害,绿萝叶子总发黄,后来挪到客厅角落,每天早上浇半杯水,现在疯长,藤蔓都垂到地上了”。这些具体的地点、时间、个人经历,AI 编不出来,原创检测自然认。
还有个小窍门:加 “错误案例”。比如讲 “SEO 标题怎么写”,别说 “标题要包含关键词”,可以说 “我之前写标题,为了凑关键词,弄了个‘北京火锅推荐 北京好吃的火锅 北京火锅哪家好’,结果被搜索引擎判为堆砌,流量掉了一半,后来改成‘在北京吃火锅,这 3 家老店本地人常去,第 2 家我每周必打卡’,你猜怎么着?流量涨了 30%”。有失败有成功,细节越具体,越像真人分享。
📝 最后一步:自己读一遍,把 “不顺口” 的全删掉
改完别着急发,自己大声读一遍。但凡读到哪句觉得 “拗口”“不像自己会说的话”,立马改。比如 “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不顺口,改成 “把时间安排明白”;“该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换成 “这东西真挺值的”。
还有个笨办法:想象你在跟朋友打电话,把文章内容对着空气说一遍,录下来听。那些卡壳的地方,就是 AI 味残留的地方。我每次改稿都这么干,虽然有点傻,但真能发现不少问题。
说到底,消除 AI 味的核心就一个:让文章像 “人” 写的。有自己的语气,有具体的经历,有偶尔的小啰嗦,而不是冷冰冰的信息堆砌。尤其是做长尾关键词优化时,别被 “优化” 两个字困住,记住:读者先认可你这个人,才会认可你说的话,搜索引擎也一样。
希望这些招能帮到大家,别再被 AI 味耽误了好内容。要是你有更妙的法子,评论区告诉我,互相取经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