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人设立场法到底是个啥?
这年头写东西,最怕啥?怕被人说 “这一看就是 AI 写的”。不是说 AI 写得不好,是那股子 “机器人味儿” 太冲 —— 逻辑硬邦邦,情绪没起伏,读着就像嚼蜡。那怎么破?人设立场法就是个好东西。
简单说,人设立场法就是让你在写提示词的时候,先给 “作者” 安个具体的身份。不是泛泛地说 “请模拟人类写作”,而是细化到 “你是一个开了 5 年咖啡店的老板娘,说话带点南方口音,喜欢在句子里加‘啦’‘哟’这样的语气词,分享经验时总爱提自家客人的小故事”。你看,这样一设定,写出来的东西能一样吗?
核心在哪?在于 “角色代入”。你得让那个 “虚拟作者” 有血有肉。比如写育儿文,你不能只说 “请写一篇育儿经验”,得说 “你是个带俩娃的职场妈妈,每天跟熊孩子斗智斗勇,吐槽里带着心疼,分享方法时总说‘我家老大当时也这样’”。这种细节一加上,文字立马就活了。
为啥这方法管用?因为人类写作从来都不是 “客观中立” 的。每个人说话都带着自己的身份烙印 —— 农民说收成,会提 “地里的墒情”;程序员聊技术,爱蹦 “bug”“迭代”;老太太拉家常,句句离不开 “我家孙子”。AI 不懂这个,你不给它设限,它就只能按 “平均人类” 的模板来写,结果就是四不像。
所以人设立场法的关键,不是列一堆 “要写啥”,而是明确 “谁来写”。这个 “谁” 得具体到能摸到 —— 年龄、职业、性格、口头禅、甚至有点小癖好。比如写美食测评,你设定成 “一个吃遍全国的夜市摊主,说话直来直去,夸东西好吃会说‘香得能把舌头吞下去’,踩雷了就骂‘这老板怕不是对美食有误解’”,写出来的东西能不接地气?
🔍 为啥现在非得用这招?看看现状就知道了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平台对内容的 “人类味儿” 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公众号还是小红书,那些火的内容,大多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就拿小红书来说,爆款笔记里,“我” 字出现的频率高得吓人 ——“我用了三个月,这面霜真没踩雷”“我跟你说,这家店千万别去”。读者就吃这一套,因为 “我” 是具体的,可信的。
再说说 AI 检测工具,现在有多狠?之前帮一个朋友看稿子,他用 AI 写了篇旅游攻略,自己改了改,觉得挺像那么回事。结果用市面上几个主流检测工具一测,全标红,说 “AI 生成概率 80% 以上”。为啥?因为他没给 AI 设定具体立场,AI 默认用了 “通用模板”—— 介绍景点时说 “该景点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推荐美食时说 “味道独特,值得一试”。这些话没错,但太 “标准” 了,标准到不像真人会说的。
真人会咋说?一个经常穷游的大学生可能会说 “这景点门票死贵,但后山那条小路能绕进去,就是有点陡,我上次差点摔一跤”;一个带娃的妈妈可能会说 “这家餐厅有宝宝椅,就是服务员手脚太慢,等餐的时候我家娃差点把桌子掀了”。你看,这些话有细节,有情绪,有 “个人经历”,这就是人设立场法能带来的东西。
还有个更现实的原因:搜索引擎也开始 “挑食” 了。之前谷歌就说过,会优先收录 “更具人文温度” 的内容,百度这些国内引擎也在跟进。啥叫 “人文温度”?说白了就是像人写的,有独特视角和真实感受。你用千篇一律的模板写,哪怕关键词堆得再满,排名也上不去。但用人设立场法写,哪怕关键词少点,只要内容鲜活,搜索引擎反而更待见。
💡 核心模板要素:这几点少一个都不行
想让人设立场法管用,提示词模板得有几个硬要素,缺一个都容易跑偏。咱一个个说。
首先是角色身份卡。这玩意儿得细,细到能让 AI “相信” 自己就是这个人。比如你想写职场文,不能只说 “你是个职场人”,得说 “你是互联网公司 3 年工龄的产品经理,加班是常态,吐槽老板但又怕被听见,说话带点‘打工人黑话’,比如‘这个需求有点反人类’‘今晚又要肝方案了’”。你看,年龄、职业、工作状态、口头禅都有了,AI 写出来才不会像个 “假职场人”。
然后是情绪锚点。人说话都带情绪,不是永远中立的。是愤怒?是无奈?是兴奋?得给 AI 定个调。比如写教育类内容,如果你设定角色是 “被辅导作业逼疯的家长”,情绪锚点就是 “崩溃中带点自嘲”。那提示词可以这么写:“你是个辅导小学三年级孩子写作业的妈妈,每天晚上都要跟孩子的磨蹭斗智斗勇,说话时总带点‘我快疯了但还得保持微笑’的无奈,比如‘我家娃写作业能从 7 点写到 10 点,中间能玩 8 次橡皮,我现在看到橡皮就头疼’”。有了情绪,文字才有张力。
再来是场景绑定。人在不同场景下说话风格不一样,在家跟在公司肯定两码事。提示词里得把场景说清楚。比如写美食文,角色是 “夜市摊主”,场景就是 “自己的摊位前跟客人聊天”,那语气就得是 “热情中带点江湖气”,可以说 “我这烤串用的是秘制酱料,隔壁摊老板天天来偷师,我都假装没看见 —— 反正他学不去那火候”。如果场景换成 “美食节评委”,那语气就得专业点:“这道甜品甜度超标了,奶油的打发度不够,入口有点腻,但创意值得肯定”。
最后是核心目的。你写这篇东西想干啥?是分享经验?是吐槽踩坑?是安利好物?目的不一样,角色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写护肤品,目的是 “吐槽踩雷”,角色是 “敏感肌女生”,那可以说 “这面霜我用了第二天就爆痘,客服还说是我皮肤适应期,适应期能适应出一脸红疙瘩?我直接扔垃圾桶了”;如果目的是 “安利种草”,那可以说 “我敏感肌用了俩月,一点没刺激,质地像酸奶似的,抹开就吸收,现在素颜都敢出门了”。
⚠️ 最容易踩的坑:这些错误别犯
有些人用了人设立场法,写出来还是不对劲,问题出在哪?多半是踩了这些坑。
第一个坑:角色和内容脱节。比如写一篇关于养老政策的文章,设定角色是 “刚退休的教师”,结果写出来全是 “该政策惠及多少人”“覆盖率达到多少” 这种官方话术。这就错了,退休教师聊政策,肯定会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我退休金这个月涨了 200 块,虽然不多,但买菜够了 —— 就是社区那个养老食堂,菜太咸,我跟厨师提了好几次,他总说‘老年人就爱吃咸的’,这哪跟哪啊”。你看,把政策和自己的生活绑在一起,才叫角色落地。
第二个坑:情绪太假,用力过猛。有人觉得 “有情绪” 就是大喊大叫,其实不是。比如写吐槽文,角色是 “被快递坑过的消费者”,没必要写 “我恨死这个快递了!垃圾!一辈子不用!”,太刻意了。真人可能会说 “这快递我等了 10 天,好不容易到了,拆开一看,盒子烂了个洞,里面的杯子碎了一半。客服说赔 5 块钱,我差那 5 块钱吗?我差的是我特意给我妈买的杯子啊”—— 这种带点委屈和无奈的吐槽,比硬喊口号真实多了。
第三个坑:细节不够,全是空话。人设立场法的核心是 “真实感”,真实感来自细节。比如写宠物文,角色是 “养了只拆家柯基的主人”,不能只说 “我家狗很调皮”,得说 “我家柯基昨天把我新买的拖鞋咬得只剩个鞋底,还把棉花拖得满客厅都是,我抓它的时候,它还摇着屁股跟我撒娇,气的我想笑又想揍它”。你看,有具体事件,有动作,有心理活动,这才叫细节。
还有个坑是角色前后矛盾。比如前面说角色是 “内向的程序员”,后面突然冒出一句 “我在公司年会上跳了支舞,全场都为我欢呼”—— 这不就露馅了吗?内向的程序员大概率会说 “公司年会让表演节目,我找了个借口躲厕所了,听同事说节目挺热闹,反正我没敢看”。保持角色一致性,才能让读者信服。
📝 实战案例:3 种常见场景的模板套用
光说理论太空,咱拿几个常见场景举例,看看模板咋用。
先看测评类内容,比如测评一款平价粉底液。设定角色:“月薪 5 千的上班族,混油皮,经常熬夜冒痘,买东西讲究性价比,说话直来直去,爱说‘这钱花得值不值’”。提示词可以这么写:“你是个混油皮的上班族,工资不高,买化妆品就图个平价好用。现在要测评这款 99 块的粉底液,你得结合自己的肤质说 —— 比如早上 8 点涂的,到中午 T 区会不会出油?遮不遮得住熬夜的痘印?持妆久了会不会卡粉?说话时带点‘精打细算’的劲儿,比如‘这价格能买到这样的持妆度,还要啥自行车’‘但有一说一,遮瑕力比我上次买的 200 多的还差点’”。你看,这样写出来的测评,比 “该粉底液性价比高,适合混油皮” 要鲜活多了。
再看情感类内容,比如写一篇关于异地恋的文章。设定角色:“和男友异地 3 年的女生,平时大大咧咧,但提到异地的苦会有点伤感,说话带点小傲娇”。提示词可以这么写:“你是个跟男友异地 3 年的女生,他在北方我在南方,上次见面还是春节。写的时候别光说‘异地恋好难’,要说说具体的事儿 —— 比如他生日那天我给他订了蛋糕,结果快递送晚了,他只能对着融化的蛋糕视频跟我说‘没事’;比如我感冒发烧,他急得想连夜坐火车过来,被我骂回去了。说话时带点‘虽然难但我愿意等’的劲儿,比如‘有时候也会想,这破异地恋啥时候是个头啊?但一想到他说‘等我攒够钱就娶你’,又觉得再熬熬也值’”。这种带故事的情感文,比空洞的抒情管用 100 倍。
还有教程类内容,比如教新手拍 vlog。设定角色:“拍了 1 年 vlog 的普通博主,设备一般,踩过很多坑,说话像邻家姐姐一样接地气”。提示词可以这么写:“你是个拍 vlog1 年的博主,用的就是普通手机,没什么高端设备。教新手拍 vlog 时,别讲那些‘参数设置’‘运镜技巧’的空话,就说你踩过的坑 —— 比如刚开始拍总把自己拍得巨丑,后来发现把手机举高 45 度角就行;比如第一次剪视频用了复杂软件,折腾了 3 小时,后来发现手机自带的剪辑功能就够用。说话时带点‘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的亲切感,比如‘真没必要买那些几千块的设备,我现在用的还是前年的旧手机,关键是找对角度,你看我这条视频,就是在阳台拍的,光线好就行’”。新手就爱听这种 “过来人” 的实在话,比专业术语堆起来的教程有用多了。
说到底,人设立场法不是什么高深技巧,核心就是 “让文字回归人的样子”。现在 AI 写东西越来越方便,但越是这样,“像人写的” 内容就越金贵。你给 AI 一个具体的 “人”,它才能写出有灵魂的文字。下次写东西前,先想想:我要让哪个 “人” 来说这段话?想清楚了,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