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DeepSeek文章原创度?试试这些特殊的prompt组合技巧

2025-03-05| 3492 阅读
🎯 给 DeepSeek 装个 “场景滤镜”—— 用具体场景锚定输出方向
很多人用 DeepSeek 写东西,一上来就丢个大主题,比如 “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这种模糊指令下,AI 很容易套模板,写出来的内容跟网上搜的差不多,原创度自然高不了。想让输出有独特性,第一步就得给 prompt 加个 “场景滤镜”。

所谓场景滤镜,就是把抽象主题装进具体场景里。比如同样写职场沟通,你可以说 “假设你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正在给开发团队解释一个紧急需求变更,对方明显不耐烦,这时候怎么沟通能让对方配合?要包含你当时的心理活动和具体话术”。这样一来,AI 就得钻进具体场景里,输出的内容会带上场景特有的细节 —— 比如产品经理的焦虑感、开发的抵触点、办公室的环境暗示,这些细节是模板化内容不会有的。

再举个例子,写关于旅行攻略的内容。普通 prompt 可能是 “写一篇云南旅游攻略”,但加了场景滤镜后可以是 “带父母去云南玩 5 天,父亲膝盖不好不能走太多路,母亲喜欢拍照,预算 8000 以内,攻略里要包含每天的午休安排和拍照点的最佳光线时间”。你会发现,AI 给出的攻略里会出现 “下午 3 点在大理古城的玉洱园拍逆光全家福”“从丽江古城到束河古镇选打车还是包车更适合老人” 这类具体到让人惊讶的细节,这些细节就是原创度的加分项。

关键是场景里要包含 “限制条件”。年龄、职业、环境、特殊需求,这些限制越多,AI 就越难套用通用模板。你甚至可以加入时间维度,比如 “2024 年中秋假期带刚高考完的侄子去北京,他只对电竞和古建筑感兴趣”,这种带时间和人物标签的场景,能逼着 DeepSeek 生成更个性化的内容。

📝 植入 “个人化基因”—— 让 AI 替你说 “私房话”
DeepSeek 的底层逻辑是基于大数据训练的,天生带点 “千人一面” 的毛病。想让它写出原创内容,就得在 prompt 里植入 “个人化基因”。简单说,就是让 AI 模仿 “某个人的口吻和经历”,而不是泛泛而谈。

怎么植入?你可以在 prompt 里加入具体的身份标签和经历片段。比如写一篇关于副业赚钱的文章,普通 prompt 可能是 “写一篇副业赚钱的方法”,但加入个人化基因后可以是 “我是个 30 岁的会计,下班后靠做手工皮具每月多赚 3000,写一篇分享文,要提到第一次摆摊被城管追的尴尬,还有客户因为缝线歪了给差评时的心理活动”。这时候 DeepSeek 输出的内容会带上会计职业的思维特点(比如算成本时会提 “摊销皮革损耗”),还会有具体的情绪细节,这些都是原创检测时的 “加分项”。

更进阶的做法是加入 “矛盾点”。人说话做事总有矛盾,比如 “我明明很讨厌社交,却靠做社群运营赚外快”,这种矛盾会让 AI 的输出更像真人 —— 它会解释这种矛盾的由来,比如 “虽然怕跟人打交道,但整理社群数据时莫名有成就感”。这种带冲突的内容,比平铺直叙的 “干货文” 原创度高得多。

还有个小技巧,在 prompt 里加一句 “用你平时不会用的例子”。比如写职场技巧,AI 可能总举 “会议发言”“汇报工作” 的例子,你可以限定 “用带孩子、修家电时的例子来类比职场问题”。这种跨领域的类比,能避开 AI 的常规话术库,产出更独特的表达。

🔄 反常规指令组合 —— 打破 DeepSeek 的 “思维惯性”
DeepSeek 跟所有 AI 一样,有固定的思维惯性。比如问 “怎么提高效率”,它大概率会说 “列清单、用番茄工作法”。想跳出这种套路,就得用反常规指令组合。简单说,就是给两个看似矛盾的要求,逼着 AI 找到新的表达角度。

比如写一篇关于 “极简生活” 的文章,常规 prompt 会让 AI 讲 “断舍离的好处”。但你可以试试 “写一篇支持极简生活的文章,但要先花 300 字吐槽极简主义者的伪精致,比如他们为了摆拍把常用的锅藏起来”。这种先抑后扬的指令,会让 AI 在批评中找平衡点,输出的内容会更立体 —— 既承认极简的局限,又讲清它的价值,这种辩证的内容很难跟其他文章撞车。

另一种反常规组合是 “形式限制 + 内容自由”。比如 “用武侠小说的风格写一篇理财文章,主角叫‘复利大侠’,反派是‘通货膨胀怪’,但所有理财知识必须准确,不能出错”。AI 为了兼顾 “武侠框架” 和 “专业知识”,会创造出独特的比喻,比如 “复利大侠的招式特点是‘每日精进毫厘,十年自成江湖’”,这种表达在普通理财文里很少见。

还可以试试 “数据 + 故事” 的强制绑定。比如 “写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每讲一个观点就要插入一个具体数据(比如‘2023 年某出版社的重印数据’)和一个你虚构的读者故事(比如‘河北的王大姐因为读了某本书改变了和女儿的沟通方式’)”。这种硬性要求会让 AI 不得不跳出模板,在数据和故事间找到自然的衔接点,原创度自然就上去了。

🧩 多维度信息交织法 —— 给 prompt 加点 “信息密度料”
原创度低的文章,往往只讲一个维度的信息。比如写 “咖啡”,只说 “种类和做法”。但如果能把多个维度的信息织在一起,内容自然就独特了。给 DeepSeek 的 prompt 里,就得提前把这些维度列出来,让 AI 在输出时必须交叉引用。

具体怎么操作?比如写一篇关于 “早餐” 的文章,你可以在 prompt 里指定三个维度:“小区楼下的早餐摊变迁(2015-2024)”“我奶奶做早餐的独家秘方”“营养学里关于早餐的 3 个常见误区”。然后要求 “每段话里至少出现两个维度的信息”。这样 AI 就不能只写 “豆浆油条的做法”,而是会写出 “2018 年小区门口的张阿姨开始卖豆浆,她的做法跟我奶奶不一样,奶奶总说‘现磨的豆浆要加一把米才香’,但营养师其实不建议空腹喝浓豆浆”。这种跨维度的内容,既有个人记忆,又有社会观察,还有专业知识,原创度想低都难。

还可以加入 “时间线” 和 “空间坐标”。比如写 “远程办公”,常规内容会讲 “工具和效率”。但你可以要求 “以我在上海出租屋、成都老家、海南民宿三个地方远程办公的经历为主线,穿插 2019 年和 2024 年远程办公政策的变化,顺便对比同事用 Mac 和 Windows 设备的不同体验”。这种带着具体时空印记的内容,AI 很难重复生成,原创度自然就高。

记住一个原则:信息维度越杂,原创度越高。但也别太乱,3-4 个维度最合适。太多了 AI 会抓不住重点,反而写出逻辑混乱的内容。

🎛️ 动态参数调节术 —— 用数字让输出更具 “人工感”
很多人用 DeepSeek 时,prompt 里全是模糊的词,比如 “写一篇长文”“多举例子”。但 AI 对数字更敏感,加入具体参数能让输出更可控,也更像人工打磨过的内容。

比如控制段落长度,你可以说 “每段话不超过 150 字,其中至少有一句不超过 10 个字”。这种硬性限制会打破 AI 的长句惯性,逼它写出 “短句 + 长句” 的组合,读起来更像真人说话。像 “早餐吃什么?豆浆油条最实在。小区门口的摊点,五点半就冒热气” 这种短长结合的句子,比 “早餐选择中,豆浆油条是常见且受欢迎的品类,通常在清晨五点半左右即可在小区周边的摊位购得” 原创度高得多。

还可以指定 “专业词和口语词的比例”。比如写一篇科技类文章,要求 “每 100 字里至少有一个网络热词,比如‘卷’‘摸鱼’,同时要有一个专业术语,比如‘迭代’‘算力’”。这种混搭能中和 AI 的 “学术腔”,让内容既专业又接地气。比如 “现在做 AI 模型太卷了,光是算力成本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想摸鱼都不敢 —— 毕竟算法迭代速度比老板催工还急”。

甚至可以限制 “例子的时间范围”。比如 “只举 2023 年之后发生的例子”,或者 “必须包含一个 10 年前的老案例和一个上个月的新案例”。这种时间限定能避开 AI 常用的 “经典案例库”,逼着它去找更冷门、更独特的素材,原创度自然就上去了。

🔍 原创度自检 prompt—— 让 AI 先当 “第一审稿人”
写完之后别急着用,最好让 DeepSeek 自己先检查一遍。这时候需要一个特殊的自检 prompt,比如 “假设你是朱雀 AI 检测平台的审核员,现在分析这篇文章的原创度问题,指出哪些句子像模板化表达,然后重写这些句子,要求加入具体的地名、数字或个人感受”。

比如 AI 初稿里有 “旅行能开阔眼界”,自检后可能会改成 “去年在拉萨大昭寺门口,看转经的老人用额头碰石头地面,那瞬间的震撼,是看多少旅行攻略都得不到的”。这种自我修正能快速提升原创度。

还可以让 AI “找重复表达”。比如 prompt 里说 “检查全文,把出现两次以上的词标出来,换成近义词或不同说法”。比如 “重要” 这个词用多了,AI 可能会换成 “关键”“核心”“不能忽视的是”,让词汇更丰富。

最后一步,让 AI “加细节”。比如 “在每段话里加一个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都行”。像 “咖啡馆很安静” 可以改成 “咖啡馆里飘着肯尼亚咖啡豆的焦香,靠窗的位置,阳光把咖啡杯的影子拉得老长,偶尔有勺子碰杯的轻响”。这种带感官细节的内容,几乎不可能被判定为 AI 生成。

其实提高 DeepSeek 的原创度,核心就是 “给 AI 设限”。限制越具体、越独特,AI 就越难套模板,输出的内容自然就更像人工创作。这些 prompt 技巧看起来复杂,练两次就熟了。毕竟现在原创检测越来越严,多花 5 分钟打磨 prompt,总比文章发出去被判定为 AI 生成强。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2-19

第五 AI 2025 新版自媒体运营 手机操作内容创作月入过万技巧分享

🌟 手机端创作工具大升级:第五 AI 2025 版核心功能解析 第五 AI 2025 版在手机端的更新简直是自媒体人的福音。新上线的「智能选题雷达」功能,能自动扫描全网热点,用红黄绿三色标注热度趋势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2-13

免费的多平台视频分发工具,是否支持海外平台的分发?

免费的多平台视频分发工具,是否支持海外平台的分发? 在如今的内容创作领域,多平台分发是提升内容曝光的关键策略。对于创作者来说,免费工具能否支持海外平台分发,直接关系到内容的全球传播效果。下面,我们就来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22

小绿书起号到变现有几步?普通人可复制的成功路径

📌 第一步:用 “反常识定位” 撕开流量口子​普通人做小绿书最容易踩的坑是 “贪多求全”。见过太多账号今天发穿搭、明天发美食,最后粉丝画像乱成一锅粥。想快速起号,必须搞懂小绿书的流量逻辑 —— 它更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6

一品威客网全程项目管理怎么做?创意人才灵活就业攻略

? 一品威客网项目管理全流程拆解:从接单到交付的实战指南很多创意人才刚入驻一品威客网时,对项目管理流程不太清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丢单。其实平台的项目管理体系很完善,只要掌握正确方法,既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7

Webmaxy 与传统工具对比:2025 最新 AI 数据分析平台优势解析

? 传统工具的困境:效率与成本的双重枷锁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市场部门花了一个月时间用 Excel 整理用户行为数据,结果发现数据量太大,公式计算到一半电脑直接死机。这种情况在传统数据分析工具时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15

教育者如何用 Vertex 平台进行 3D 教学?云端协作功能操作指南

教育者如何用 Vertex 平台进行 3D 教学?云端协作功能操作指南 在教育领域,3D 教学正逐渐成为提升学生参与度和理解深度的重要手段。Vertex 平台作为一款强大的云端 3D 协作工具,为教育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04

HuggingFace 与传统 AI 平台对比:预训练模型降低技术门槛优势在哪?

? 预训练模型:让 AI 开发从 “造轮子” 到 “搭积木” 最近和几个做 AI 开发的朋友聊天,大家都在感慨现在的 AI 开发门槛真是越来越低了。以前要做个 NLP 项目,从数据清洗到模型训练,没几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16

手机电视 PC 多端畅玩!咪咕快游 5G 云游戏平台 2025 最新体验评测

??? 手机电视 PC 多端畅玩!咪咕快游 5G 云游戏平台 2025 最新体验评测 近几年云游戏发展特别快,咪咕快游作为中国移动旗下的 5G 云游戏平台,一直挺受关注。它主打多端畅玩,不管是手机、电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