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新手开始用 AI 智能工具取文章标题,但总在后台问我 “为啥 AI 取的标题没流量”“明明用了 AI,标题还是没吸引力”。其实不是 AI 不好用,是你们踩了不少坑。今天就把新手最容易犯的 5 个误区扒出来,都是我见过太多人栽过的跟头,赶紧记好。
🚨 误区一:完全甩锅给 AI,连基本审核都省了
很多人觉得 “AI 这么智能,输个文章内容让它生成标题就行”,这想法大错特错。上周有个做美食号的粉丝跟我说,他用 AI 生成标题后直接用,结果连续三篇文章打开率不到 2%。我一看他的标题,全是 AI 默认生成的 “XX 做法大全,新手也能学会”,这种标题在美食领域早就烂大街了。
AI 生成标题的逻辑是基于现有数据抓取和组合,它能保证 “不出错”,但很难做到 “有新意”。比如写一篇关于 “夏日减脂餐” 的文章,AI 可能会给出 “夏日减脂餐 10 种做法,简单又美味”,但你要是结合最近的热点,改成 “夏天吃这 3 种减脂餐,比啃水煮菜香,一周瘦 3 斤亲测有效”,打开率肯定不一样。
关键是 AI 不知道你的文章核心亮点在哪。有个做职场号的朋友,文章讲 “新人如何快速适应职场”,AI 给的标题是 “职场新人适应技巧,值得收藏”。他没改就发了,数据很差。后来他把标题改成 “入职 3 天被领导夸‘会来事’,我靠这 2 个小技巧,新人也能快速融入”,直接把文章里的具体案例放进去,阅读量翻了 5 倍。
所以用 AI 取标题,一定要记住先提炼自己文章的核心卖点,比如 “有具体数字”“有个人经历”“有反差感”,再让 AI 围绕这些点生成,最后自己做二次加工。别当甩手掌柜,AI 是工具,不是替你干活的老板。
🚫 误区二:关键词硬塞,标题读起来像绕口令
新手总觉得 “标题里关键词越多,SEO 效果越好”,于是让 AI 把 “减脂”“塑形”“瘦肚子”“低卡” 全塞进一个标题里。我见过最夸张的是 “减脂塑形瘦肚子低卡食谱,夏天吃这些瘦得快,减脂人群必看”,光看标题就头大,读者根本记不住,搜索引擎也不喜欢这种堆砌的内容。
搜索引擎现在更看重 “用户体验”,标题首先得让真人能看懂、愿意点。比如你写一篇关于 “瑜伽瘦腰” 的文章,核心关键词是 “瑜伽瘦腰”,AI 可能会生成 “瑜伽瘦腰动作推荐,瑜伽瘦腰技巧,练瑜伽瘦腰效果好”,这种标题完全没必要。
不如精简成 “每天 10 分钟瑜伽瘦腰动作,坚持 1 周,腰腹线条明显了”。既保留了核心关键词 “瑜伽瘦腰”,又加了具体的时间和效果,读者一看就知道 “做什么、花多久、有啥用”。
还有人担心关键词少了搜不到,其实完全没必要。搜索引擎现在能识别语义相关的内容,比如 “瘦腰” 和 “减腰围”“腰腹减脂” 是相关的,只要文章内容里提到,标题里有一个核心关键词就够了。标题的首要任务是吸引点击,不是讨好搜索引擎,本末倒置只会得不偿失。
👥 误区三:忽略目标人群,标题写得 “谁都能看”
有个做母婴号的新手,写了篇 “0-3 岁宝宝辅食添加指南”,AI 生成的标题是 “宝宝辅食添加技巧,新手妈妈收藏”。她觉得挺好就发了,但数据显示主要读者是 “25-30 岁的新手妈妈”,可标题里没突出这个人群的痛点。
后来她改成 “宝宝 6 个月第一次加辅食?别乱喂!这 3 种食物先别给,新手妈妈记好”,精准定位 “6 个月宝宝的妈妈”,还点出了她们最担心的 “乱喂” 问题,阅读量直接涨了 3 倍。
AI 生成标题时,默认覆盖 “所有相关人群”,但你的文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比如写 “考研英语复习”,目标人群可能是 “二战考生”“在职考研党”“英语基础差的考生”,不同人群的痛点完全不一样。
要是给 “在职考研党” 写文章,标题就该突出 “时间少”“高效”,比如 “在职考研党英语复习:每天 2 小时,用这方法半年过线”;给 “英语基础差的考生”,就突出 “简单”“易操作”,比如 “英语四级都没过?考研英语这样复习,从 30 分到 60 分亲测有效”。
所以用 AI 取标题前,先想清楚 “你的读者是谁,他们最关心什么”,把这个信息告诉 AI,比如 “针对在职考研党,生成考研英语复习相关标题,突出时间少、高效”,生成的标题才会更精准。标题就像打招呼,得喊对人、说对话。
🌫️ 误区四:标题太笼统,读者不知道 “能得到啥”
“干货分享”“经验总结”“技巧大全”,这些词在 AI 生成的标题里太常见了。但读者点进文章,是想知道 “具体有什么干货”“能解决什么问题”。你写一篇 “自媒体涨粉技巧” 的文章,标题用 “自媒体涨粉干货,新手必看”,谁知道你说的是 “小红书涨粉” 还是 “公众号涨粉”?是 “内容技巧” 还是 “运营技巧”?
有个做美妆号的朋友,写 “平价粉底液推荐”,AI 给的标题是 “平价粉底液推荐,学生党必看”。她发出去后,很多人在评论区问 “有没有适合混油皮的?”“会不会卡粉?”。后来她把标题改成 “学生党混油皮必看!这 5 款平价粉底液,30 元起不卡粉还持妆”,直接把 “人群(学生党混油皮)”“数量(5 款)”“价格(30 元起)”“效果(不卡粉、持妆)” 全说清楚了,评论区的问题少了一半,收藏量却涨了。
读者刷手机的时候,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标题必须在 3 秒内告诉他们 “点进来能获得什么具体好处”。比如写 “居家健身”,别用 “居家健身动作推荐”,改成 “不用器械!3 个居家健身动作,每天 15 分钟,练出马甲线”,是不是更有吸引力?
AI 生成标题时,你要给它 “具体指令”,比如 “加入具体数字”“说明效果”“指出适用场景”,而不是让它自由发挥。模糊的标题就像没写地址的快递,读者不知道该不该接。
🚯 误区五:为了博眼球,标题和内容完全不搭
“标题党” 这个坑,连老手都可能踩,更别说新手了。AI 生成标题时,如果给的指令是 “吸引眼球”,它可能会生成 “我靠这个方法月入过万,现在告诉你”,但你的文章其实是 “新手如何做好自媒体”,内容里根本没提 “月入过万” 的具体操作,读者点进来发现被骗,不仅会马上退出,还会举报你,对账号权重影响很大。
之前有个做教育号的,写 “初中生提高英语成绩的方法”,AI 生成的标题是 “初中生英语从 50 分到 120 分,我只做了这 3 件事”。他觉得很吸睛就用了,结果文章里说的是 “每天背单词、做阅读”,根本没提 “从 50 分到 120 分” 的具体过程,评论区全是 “骗子”“标题党”,最后平台还给了限流警告。
标题和内容不符,不仅伤读者信任,还会被搜索引擎判定为 “低质内容”。搜索引擎有个 “跳出率” 指标,如果读者点进来马上退出,会认为你的内容 “不相关”,以后就很少推荐你的文章了。
其实想吸引眼球,不用靠撒谎。比如写 “普通人如何通过副业赚钱”,可以说 “普通人做副业:我试了 5 个项目,这 2 个真能赚到钱(附具体操作)”,既说了 “真实经历”,又承诺了 “具体内容”,读者反而更愿意相信。
用 AI 取标题时,一定要对照自己的文章内容,确保标题里提到的信息,文章里都有详细说明。别想着 “先骗进来再说”,短期可能有流量,长期肯定会被反噬。
最后再总结一下,AI 智能取标题确实能提高效率,但新手一定要避开这 5 个坑:别完全依赖 AI,记得人工加工;别堆砌关键词,先保证可读性;别忽略目标人群,精准定位才有效;别写模糊标题,说清 “能得到啥”;别当标题党,标题内容要一致。
刚开始用 AI 的时候,多试几次,看看哪种风格的标题数据好,慢慢就能找到规律。记住,AI 是帮你节省时间的工具,真正能让标题出彩的,还是你的思考和对读者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