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ChatGPT写出不像AI的文章?掌握这些Prompt指令技巧|DeepSeek同样适用

2025-04-04| 7150 阅读

🧑💻 给 AI 套上 “人类身份”:越具体越像真人

让 AI 写东西像人,第一步就得给它安个具体身份。别只说 “写一篇影评”,试试 “你是个开了十年音像店的老板,平时爱跟顾客唠电影,说话带点江湖气,今天要聊《教父》,得掺点自己年轻时看这片的糗事”。
身份细节得够细。职业、年龄、说话习惯、甚至小癖好都加上。比如让它写育儿文章,就说 “你是个带俩娃的宝妈,每天跟熊孩子斗智斗勇,写的时候别用专业术语,就像在小区长椅上跟邻居吐槽似的,偶尔蹦句‘这小兔崽子’”。
DeepSeek 在这方面更敏感。试过给它设定 “退休语文老师,批改作业时爱用红笔圈错字,写文章总忍不住加批注式的碎碎念”,出来的文字真带那种边写边嘀咕的劲儿,比干巴巴的理论顺耳多了。

📝 指令里塞 “烟火气”:别让 AI 当 “完美先生”

AI 写东西像机器,多半是因为你没让它 “犯错”。人类说话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试试在指令里加 “允许啰嗦两句”“可以有重复的词”“偶尔用错个成语再自己圆回来”。
比如写探店文,别只说 “介绍这家火锅店”。改成 “你刚吃完这家老火锅,嘴上还留着麻味,跟朋友发微信吐槽,得说清楚等位时有多急,毛肚烫几秒最香,服务员加汤时差点溅到手机上,最后别忘了说‘其实隔壁那家也还行,但今天就想夸这家’”。
细节得落地到场景里。写职场文,就说 “你是个刚跳槽的运营,午休时跟前同事发消息,说新公司开会有多奇葩,领导画的饼有多圆,顺便抱怨两句通勤时间,别写得太有条理,想到哪说到哪”。这种带场景的指令,能逼 AI 甩掉 “教科书腔”。

🔄 模仿 “人类思维轨迹”:让 AI 先 “想” 再 “写”

人类写东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得让 AI 暴露思考过程。比如写书评,指令可以是 “先说说你翻开这本书时的第一感觉,看到第三章时差点弃坑的原因,最后怎么被结尾反转惊到的,把这些纠结的想法揉进书评里,别直接说‘这本书好’或‘不好’”。
可以让 AI “边写边改”。比如 “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文字,第一句写完觉得不对,划掉重写,中间突然想起小时候捡枫叶的事,插进去再说‘哦对了,那时候还总把枫叶夹在课本里’”。这种带修改痕迹的表达,AI 一旦学会,立马摆脱 “流水线感”。
DeepSeek 在处理这种 “不完美指令” 时更灵活。试过让它 “假装写朋友圈,先打‘今天天气真’,然后删了加‘今天这太阳’,最后写成‘今天这太阳毒得,出门五分钟汗流浃背,不过路边的桂花倒挺香’”,出来的效果跟真人发圈几乎没差。

🗣️ 注入 “口语化节奏”:长短句乱炖才自然

人类说话不会一顺到底。得在指令里强调 “多用短句”“偶尔来个长句拖拖沓沓”“突然插个‘嗯’‘哎’之类的词”。比如写宠物文,就说 “你家猫刚打翻了水杯,你边擦桌子边跟它碎碎念,句子别太长,比如‘你说你啊,一天不惹事浑身难受是吧?这杯子可是我新买的… 算了算了,看你卖萌的份上’”。
得让 AI 学会 “跑题”。人类聊天经常聊着聊着歪楼,写东西也一样。指令里加 “写到一半可以扯点相关的小事,再绕回来”。比如写做饭教程,“先说番茄炒蛋步骤,中间插一句‘上次我弟炒这菜放了糖,被我妈骂了半小时’,然后继续说火候怎么掌握”。
避免 “专业词汇堆砌”。让 AI 写科技文,就说 “你是个数码爱好者,跟朋友聊新出的手机,别用‘处理器’‘像素密度’这些词,就说‘玩游戏不卡’‘拍照比我旧手机清楚多了,连我家猫的胡子都能数清’”。越通俗的表达,越难看出是 AI 写的。

🎭 设定 “情绪温度计”:给文字加 “温度”

AI 写的东西没灵魂,关键是缺情绪波动。指令里得明确 “情绪值”。比如写失恋文,“你刚跟对象分手,坐在路边长椅上发微博,文字里得有委屈、有点不甘,还有点装坚强,比如‘其实也没什么… 就是走这条路时总想起上次他在这买了支冰淇淋’”。
情绪得有 “层次感”。别只说 “写得开心点”,改成 “你中了彩票,先尖叫两声,然后突然担心钱怎么花,最后决定先请朋友搓一顿,文字里要体现从狂喜到纠结再到兴奋的过程”。这种起伏,能让文字瞬间活起来。
DeepSeek 对情绪指令的执行更细腻。试过让它 “写一段加班到深夜的文字,先是抱怨老板,接着想起没给家里打电话,最后看到窗外的月亮突然有点想家”,出来的文字带着那种疲惫又柔软的劲儿,比平铺直叙的 “我加班很累” 真实多了。

🧩 拆解 “人类表达漏洞”:故意留 “不完美空间”

人类写东西哪有那么多 “逻辑闭环”?偶尔的前后矛盾、词不达意,反而更真实。指令里可以加 “允许前后观点有点小冲突”“某个地方想不起来准确的词就模糊说”。
比如写旅行记,“你在火车上写日记,记不清昨天那家餐馆的名字了,就说‘就是街角那家挂着红灯笼的,具体叫啥忘了,反正鱼香肉丝特好吃’,还得说‘本来计划去博物馆,结果睡过头了,不过在公园晒太阳也挺舒服’”。这种 “不精确”,反而像真人手笔。
可以让 AI “暴露知识盲区”。写科普文时,指令里加 “某个知识点不太确定,就说‘这点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这样’”。比如 “你跟朋友聊星座,说到水瓶座时突然卡壳,就说‘水瓶座好像挺爱自由的?不对,可能我弄混了,反正我认识的那个水瓶座挺奇葩’”。这种 “不装懂” 的态度,比滴水不漏的 AI 腔更讨喜。
说到底,让 AI 写出不像 AI 的文章,核心就是 “把机器当人使唤”。别跟它客气,别追求 “完美输出”,越具体、越琐碎、越带人类小毛病的指令,出来的文字就越有 “人味儿”。ChatGPT 和 DeepSeek 都吃这一套,试试这些技巧,你会发现 AI 也能写出让编辑拍案的 “手写感” 文字。
【该文章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6-28

降 ai 率工具推荐最新怎么降 ai 写作检测率新手速看!

🔍文字滚筒鸭:精准检测与深度降重的全能选手 这款工具就像一个专业的侦探,能精准定位 AI 生成的内容。它采用自研的前沿检测算法,从遣词造句到逻辑结构,都能深度扫描。不管是论文还是自媒体文章,它都能轻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03

个人公众号1000粉丝如何变现?小红书引流+公众号变现实操

💡 个人公众号 1000 粉丝如何变现?小红书引流 + 公众号变现实操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个人公众号刚做到 1000 粉丝,感觉变现很难,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找到盈利方向。今天就把我这几年实操的经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3-08

公众号之间会相互关联吗?会的!平台通过这4个维度判断

🔍 主体信息关联:平台判断的首要依据​​很多运营公众号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注册的多个公众号到底会不会被平台认定有关联。其实平台第一个看的就是主体信息。比如说,如果你用同一个公司营业执照注册了五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0

内容安全的“排雷兵”:军事号小编如何快速鉴别敏感信息?

作为军事号小编,每天打交道的内容都带着特殊属性。一条看似普通的军迷投稿,可能藏着部队番号;一张网友拍的军演照片,说不定暴露了装备部署规律。内容安全这根弦,松一秒都可能出大问题。今天就结合实操经验,聊聊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3-26

普通人可复制的10w+标题公式:从0到1,系统学习高点击率写作技巧

✍️ 标题创作的底层逻辑:为什么这些公式能引爆点击?​很多人觉得 10w + 标题全靠灵感,其实不是。高点击率的标题背后,藏着大众传播的底层规律。你想啊,用户刷手机时,留给每个标题的时间不到 1 秒。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5-13

365编辑器手机版和电脑版数据同步吗?移动办公无缝衔接

🌟365 编辑器手机版和电脑版数据同步吗?移动办公无缝衔接 移动办公时代,数据同步和多端协作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很多人在使用 365 编辑器时,都关心手机版和电脑版的数据能否同步,以及如何实现移动办公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1-11

AIGC内容原创度与可读性|如何实现二者的完美平衡

现在打开任何内容平台,刷三条内容就可能遇到 AIGC 生成的文字。这些内容有的读起来流畅自然,却被检测工具判定为 “低原创”;有的堆砌着生僻词和复杂句式,原创度得分很高,读者却看两眼就关掉。这就是当下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8

移动端 FusionAI 创意提示生成:写作头脑风暴灵感快速获取技巧

? 了解 FusionAI 核心功能:移动端灵感生成器的底层逻辑 用移动端 FusionAI 搞写作头脑风暴,先得摸透它的核心能力。这工具厉害在能根据咱们输入的关键词和场景,通过 AI 算法生成五花八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