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内容如何通过人工审核?降重与优化的终极奥义

2025-03-27| 3856 阅读

📌 先搞懂人工审核的核心判断标准

AI 生成的内容想通过人工审核,得先明白审核员到底在看什么。不是说内容通顺就够,关键是要让审核的人觉得 “这东西像人写的”。人工审核时,眼睛就像扫描仪,会捕捉那些 AI 特有的 “痕迹”—— 比如句式过于规整,一段里全是 “首先... 其次... 最后”;或者用词特别书面化,像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 这类词堆得太多;还有就是逻辑跳脱,上一句说 A,下一句突然转到 C,中间缺了点自然的过渡。
审核员其实有个隐性标准:内容是否有 “人味儿”。什么是 “人味儿”?就是偶尔出现的口语化表达,比如 “说白了”“你想想看”;就是带点个人视角的判断,比如 “我觉得这个方法更实用”;就是有自然的重复,人说话时偶尔会重复某个词来强调,AI 却很少这么干。
还有个硬指标是原创性。这里的原创不是说不能用 AI,而是 AI 生成的内容不能跟网上已有的东西高度重合。审核时可能会用查重工具,但更多时候是审核员的直觉 —— 如果一段话读起来似曾相识,像在哪篇文章里见过,大概率会被打回。

🔍 降重不是改几个词,得动 “骨架”

很多人以为降重就是把 “认为” 换成 “觉得”,把 “因此” 换成 “所以”,这根本没用。AI 生成内容的重复,往往是 “结构性重复”,就是整个段落的逻辑框架、甚至句子的排列顺序都跟其他内容撞车了。
真正有效的降重,得先拆句子。比如 AI 写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帮助医生诊断疾病,提高诊断效率”,你可以改成 “现在科技进步这么快,医疗里用人工智能的地方越来越多。医生看病时,它能搭把手,诊断起来快多了”。看出来没?把长句拆成短句,用 “这么快”“搭把手” 这种口语词替换,不仅重复率降了,“人味儿” 也出来了。
然后是换角度。AI 喜欢用客观陈述,比如 “数据显示,80% 的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购物”,你可以加个主观视角:“我接触过不少用户,大概八成的人都说,买东西还是用手机方便”。同样是说一个事,换个角度讲,就不容易跟别人重复。
还要注意段落重组。AI 写文章,段落结构往往很固定,比如先说现状,再说原因,最后说影响。你可以打乱顺序,先抛出一个现象,再回头说原因,中间加一句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之类的过渡。这种 “不规整” 反而更像人写的。

✏️ 优化的核心:让内容有 “思考痕迹”

AI 生成的内容,最大的问题是 “太顺了”,顺到不像人思考出来的。人写东西时,会有犹豫、有补充、有修正,这些 “不完美” 恰恰是通过审核的关键。
怎么体现思考痕迹?可以加 “补充说明”。比如写完 “这个方法很有效”,接着加一句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比如在... 的时候就得调整一下”。这种补充,AI 很少主动加,却是人写作时的常态。
还可以加 “个人体验”。哪怕是编的,也能让内容活起来。比如写 “这款软件很好用”,改成 “我前几天试了试这款软件,一开始还担心操作复杂,没想到上手特别快”。有了具体的场景和感受,就像给内容加了个 “防伪标签”。
逻辑衔接要 “软”。AI 喜欢用 “因此”“然而” 这种硬连接词,你可以换成更自然的说法。比如 “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改成 “所以啊,这个问题真不能不当回事”;“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改成 “可实际用起来,效果却不怎么样”。带点语气词,衔接就不那么生硬了。

🎯 针对不同场景的审核,优化重点不一样

不是所有人工审核的标准都一样。写公众号文章和写学术论文,审核的侧重点差远了,得针对性优化。
如果是自媒体内容,审核更看重 “可读性” 和 “独特性”。你可以多加点流行语,但别太生僻,比如 “这波操作 666”“属实没想到”,让内容更接地气。同时,观点要有点小个性,别全是 AI 生成的那种 “正确的废话”。比如写 AI 绘画,别说 “AI 绘画很方便”,可以说 “AI 绘画是方便,但画出来的东西总少点灵魂,不如手绘有温度”。
如果是企业文案,比如产品介绍,审核更看重 “准确性” 和 “专业性”。这时候不能太口语化,但也得避免 AI 的刻板。可以把 “本产品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改成 “咱们这产品,效率确实高,还特别省电”。用 “咱们” 拉近距离,用 “确实”“特别” 这种词增强真实感。
如果是学术相关的内容,比如课程作业,审核最严的是 “原创性” 和 “逻辑严谨性”。这时候降重得更彻底,最好是把 AI 生成的内容当成 “素材”,重新组织论据,甚至换个论证方法。比如 AI 用数据论证,你可以加个案例;AI 从正面说,你可以先从反面分析,再转回来。

🚫 这些雷区千万别踩,一踩就被拒

有些错误,哪怕内容再好,只要犯了就过不了审核。最常见的是 “硬伤错误”,比如数据错了、人名写错了、专业术语用混了。AI 经常会编造数据,比如 “2023 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 15 亿”,稍微查一下就知道不对,这种一眼就能看穿的错误,审核员肯定不会放过。
还有就是 “风格割裂”。前面写得很口语,突然冒出一段特别书面的话,一看就是 AI 没改完。比如前面说 “这东西用着还行”,后面突然来一句 “综上所述,该产品在应用层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种反差太明显,很容易被识破。
别堆关键词。为了 SEO,有些人会强行加关键词,比如 “AI 降重”“人工审核” 翻来覆去地说。审核员一看就知道是机器写的,因为人说话不会这么啰嗦。关键词要自然融入,比如 “想让 AI 内容过审核,降重的时候得注意...”,这样既带了关键词,又不生硬。

💡 终极技巧:把 AI 当 “助手”,不是 “代笔”

最好的办法,是从一开始就别让 AI 写完整个内容。你可以先让 AI 列个大纲,然后自己一段一段写,写不下去了再让 AI 补一句,接着自己改。这样生成的内容,本身就带了你的写作习惯,审核时更容易通过。
写完之后,自己读一遍,出声读。人对自己写的东西,读起来会有自然的停顿和语气变化。如果读 AI 生成的部分时,觉得拗口、不顺畅,那肯定得改。改到自己读着都觉得 “这就是我写的”,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还可以找个人帮你看一眼,不用专业的,就问他 “你觉得这像 AI 写的吗?”。普通人的直觉往往很准,如果他说 “有点像”,那说明还有优化空间。
AI 生成内容通过人工审核,说到底就是 “模仿人”,但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理解人的写作习惯和思考方式。降重是基础,优化是关键,避开雷区是保障。做到这几点,AI 内容想通过审核,其实没那么难。
【该文章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1-01

壹伴小插件功能大全:看完这篇,你就知道它和135、秀米怎么选

医疗、金融领域的公众号运营,2025 年迎来了监管趋严的新态势。这两个领域因涉及公众健康和财产安全,一直是监管重点。从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到中央网信办启动的 “清朗” 专项行动,都释放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27

新手必看公众号图文排版教程,掌握留白与配色让文章更美观

📝 排版前必须做的 2 件事,决定 80% 美观度很多新手一打开编辑器就急着堆内容,结果排出来像乱码。其实花 5 分钟做准备,后期能省 2 小时调整。先把文章拆成「标题 - 副标题 - 导语 - 一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1-06

手机也能一键排版公众号文章吗?当然可以!这款APP帮你搞定

手机也能一键排版公众号文章吗?当然可以!这款 APP 帮你搞定 在公众号运营里,排版可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一篇内容再好的文章,要是排版乱糟糟的,读者看着也难受。现在好了,有了手机端的排版 APP,随时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1-17

135编辑器与秀米功能对比,新手运营该如何选择?

现在很多刚入行的新媒体运营小伙伴,在选择公众号排版工具的时候,都会在 135 编辑器和秀米之间纠结。这两款工具到底有啥区别,新手该怎么选呢?今天咱就好好唠唠。 先来说说模板这块。秀米的模板那叫一个文艺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