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欺骗”AIGC检测系统?AI论文降重的高阶玩法

2025-01-07| 2296 阅读

📌 先搞懂 AIGC 检测系统的 “小心思”

想骗过 AIGC 检测系统,得先知道它是怎么干活的。这些系统说白了就是靠分析文本的 “AI 特征” 来下判断。比如 AI 写东西时,有些词会高频出现,像 “综上所述”“然而” 这类连接词,还有一些偏书面化的表达,系统一看就觉得 “这味儿不对”。
另外,AI 生成的文本句式往往很规整,长句套长句,或者短句排列得太有规律,少了点人类写作时的 “随意感”。检测系统就盯着这些细节,一旦特征超标,直接标红判定为 AI 生成。
还有个关键,就是文本的 “熵值”。人类写东西想到哪写到哪,偶尔会有重复、跳跃,熵值比较高;AI 写的东西逻辑太顺,熵值偏低,系统对这个也很敏感。

🔤 从词汇入手:玩出 “反套路” 替换

别以为换同义词就是降重,那是最基础的玩法,现在的检测系统早就不认这套了。高阶操作是建立 “个性化词库”,把 AI 爱用的词换成你自己的 “口头禅”。
比如 AI 总用 “进行研究”,你可以根据语境换成 “琢磨琢磨”“捣鼓研究”“深入扒一扒”。但记住,换词得自然,不能为了换而换。像写实验步骤时,“添加试剂” 换成 “倒点试剂进去” 没问题,写理论部分就别太口语化,得把握好度。
还有个技巧,就是混用专业术语和日常表达。比如谈机器学习,别一直说 “算法优化”,偶尔穿插 “把算法调得更顺手点”,这样既保留专业性,又带点人类的表达习惯,系统很难抓把柄。

📝 句式重构:打破 AI 的 “强迫症”

AI 写东西总爱用固定的句式结构,比如 “由于... 因此...”“在... 的情况下...”,一看就很 “机器”。你要做的就是打乱这种节奏。
长句拆短句是个好办法。AI 写的长句可能包含三四个信息点,你把它拆成两句,中间加个语气词,比如 “你看啊,这个数据... 另外,那个结论...”。短句也别总用简单句,偶尔加个插入语,“这个结果嘛,其实早有预料”,让句子 “拐个弯”。
还可以主动制造 “小瑕疵”。人类写作难免有重复或者轻微的逻辑跳跃,比如前面提过的观点,后面换个说法再提一次,只要不影响整体理解,反而会让系统觉得更像人类写的。但别太离谱,明显的病句可不行。

🌐 语义层面:给文本 “注入灵魂”

检测系统现在越来越智能,光改词换句不够,得在语义上做文章。加入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案例是关键。比如写一篇关于 AI 伦理的论文,别光搬理论,加一段你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上次看到某公司用 AI 筛选简历,居然把‘女性’设为负面标签,这就是典型的伦理问题...”
还有,把抽象内容具体化。AI 爱写 “该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你改成 “就拿我们学校实验室来说,用这技术处理数据,效率比以前高了三成,隔壁系都来借方法”。有具体场景和细节,系统会觉得这更可能是人类的亲身体验。
另外,适当加入 “冗余信息”。人类说话有时候会绕点弯子,比如解释一个概念,先举个不相关的小例子,再绕回主题。像 “说起神经网络,我想起小时候玩的拼图,其实原理有点像,都是把零散的部分拼起来... 不过神经网络可比拼图复杂多了...” 这种小插曲,反而能降低 AI 特征。

📊 用数据和引用 “混淆视听”

检测系统对数据的敏感度比较低,因为 AI 生成数据容易出错,而人类引用数据往往更谨慎。所以多穿插真实的数据和来源,比如 “根据 2024 年《人工智能发展报告》里的数据,全球 AI 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了 18.7%”,带上具体年份和报告名,系统会觉得可信度高,更偏向人类创作。
引用格式也别太规整。AI 引用文献通常是 “[1] 作者。标题 [J]. 期刊,年份,卷 (期): 页码.”,你可以换种写法:“张三他们在 2023 年的文章里说过,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来了(具体页码记不清了,大概在第三部分)”,这种带点 “模糊性” 的引用,更像人类的记忆方式。

🎯 降重后的 “伪装检查”

改完之后别直接提交,得自己先 “验验身”。可以用不同的检测工具多测几次,因为每个系统的判定标准不一样,有的严有的松。
重点看那些反复标红的句子,说明这些地方的 AI 特征太明显,得重新改。另外,自己读一遍,感觉读起来拗口的地方,大概率也是有问题的,人类写的东西再随意也不会太别扭。
还可以找个没看过原文的人读,问问他觉得像不像 AI 写的。如果他说 “感觉就是你自己写的”,那基本就成了。要是他觉得 “有点生硬”,那还得再打磨打磨。

💡 高阶玩家的 “终极思路”

真正的高手不是靠技巧硬怼,而是让 AI 内容 “融入” 自己的写作风格。你可以先自己写一部分,再用 AI 扩写,然后把 AI 写的部分按照自己的语气改,让整个文本风格统一,系统很难区分哪部分是 AI 写的。
还有个 “反检测” 的思路,就是故意保留一些 “人类专属错误”。比如偶尔用错一个标点,或者某个词重复了两次,就像 “这个这个方法其实很有效”,这种小失误 AI 很少犯,反而能迷惑系统。
但记住,所有技巧都得建立在内容合格的基础上。要是论文逻辑不通、数据错误,就算骗过了检测系统,也过不了老师那关。降重的核心还是让论文既符合规范,又有你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该文章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5-08

自媒体盈利方式与公众号运营策略,内容变现实操技巧解析

自媒体这行,想靠它吃饭,盈利方式得摸透。别觉得这行门槛低就好做,真要赚到钱,每个环节都得精打细算。​📢 自媒体常见盈利方式大盘点​广告变现绝对是多数自媒体人的起步选择。品牌合作广告是其中一块大头,就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03

2025年公众号eCPM最新标准出炉,你的收益达标了吗?

运营公众号的朋友都知道,eCPM 是衡量广告收益的关键指标。最近有消息说,2025 年公众号 eCPM 的标准有了新变化,很多人都在关心自己的收益有没有达标。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新的标准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5-23

用AI写论文怕被发现?知网查重机制与应对策略详解

📌 知网查重机制到底查什么?​很多人以为知网只是简单比对文字重复率,其实现在的知网早就不是单纯的 “文字搬运工检测器” 了。它的核心是连续 13 字符相似比对,但这只是基础。最新的 CNKI 学术不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09

远程团队生产力提升:MonitUp AI 监控与跨平台协作指南

?️ MonitUp AI 核心功能解析:重新定义远程团队管理 远程办公的普及让团队协作从物理空间束缚中解放,但也带来了新挑战 —— 成员工作状态难追踪、任务进度不透明、跨平台协作效率低。MonitU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