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做公众号最头疼的是什么?无非是不知道写啥、写出来没人看、排版乱七八糟。这时候总有人想,要是有个 AI 能搭把手多好。现在市面上公众号写作 AI 工具一抓一大把,到底适不适合新手?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讲,从五个核心功能来看,这些工具到底能不能帮上忙。
📌 选题灵感库:新手最缺的 “救命稻草” 还是 “鸡肋功能”?
刚上手公众号的朋友,八成都会卡在选题这一步。对着空白的编辑器发呆,脑子里像一团浆糊,不知道读者想看啥,也不知道自己能写啥。这时候,公众号写作 AI 的选题功能就成了很多人的第一个指望。
我试过不少工具,发现它们的选题逻辑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抓取近期的热点话题、行业关键词,再结合你的账号定位,生成一堆选题建议。比如你做美食号,输入 “家常菜”,可能会跳出 “30 分钟搞定的快手家常菜,上班族必备”“夏天吃这 5 道凉菜,比空调还解暑” 这类选题。看起来是不是挺贴心?
但这里面有个大问题 ——很多选题看似热闹,其实早就被写烂了。AI 能抓到的热点,别人也能抓到。新手要是直接拿来用,很容易陷入 “同质化” 的陷阱,写出来的东西没新意,自然没人看。而且有些工具的选题太泛了,比如 “职场人必看的 10 个小技巧”,既没具体场景,也没针对性,新手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细化。
不过也不是全无用处。对于完全没头绪的新手来说,这些选题可以当 “引子”。你可以从里面挑几个稍微有点感觉的,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观察做修改。比如看到 “上班族的快手菜”,你可以细化成 “程序员的深夜快手面,加这一味料瞬间提味”,加入具体的人群和细节,一下子就有了独特性。关键是别直接照搬,得学会给 AI 的选题 “加私货”。
✍️ 内容生成:能帮你写,但写得好不好另说
解决了选题,接下来就是写内容了。这可是新手的另一大难关。公众号写作 AI 的内容生成功能,宣传得神乎其神,说什么 “输入标题就能出全文”“3 分钟写完一篇推文”。真有这么神奇吗?
我特意拿一个工具做了测试。输入标题 “新手怎么养多肉不烂根”,不到一分钟,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就出来了。开头讲多肉烂根的常见原因,中间分点说解决办法,结尾加个总结。结构倒是挺完整,用词也还算通顺。但仔细一看,问题不少。
很多内容都是 “正确的废话”。比如说到浇水,只说 “不要浇太多”,但到底多少是 “太多”?不同品种的多肉浇水频率有啥区别?这些新手最需要的细节,AI 往往一笔带过。而且文章里经常出现重复的句子,比如在不同的段落里反复强调 “通风很重要”,看得人犯困。
更麻烦的是,有些 AI 生成的内容会出错。之前看到有个美妆号用 AI 写 “护肤品成分解析”,把 “烟酰胺” 的功效说错了,还推荐敏感肌用高浓度产品,这要是新手照着写,很容易误导读者。所以说,AI 写的东西,你必须逐字逐句检查,不能直接用。
但话说回来,对于写作基础特别薄弱的新手,AI 生成的内容可以当 “初稿”。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 “素材库”,从中挑出能用的句子或者观点,再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案例。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内容的独特性和准确性。记住,AI 是 “助手”,不是 “代笔”,最终的内容还是得有你的个人印记。
🎨 排版美化:让新手也能做出像样的排版,但别指望太高级
公众号的排版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就算内容再好,排版乱七八糟,读者看一眼就会关掉。新手往往没什么设计感,字体、颜色、间距瞎搭配,出来的效果不忍直视。
公众号写作 AI 的排版功能,确实能帮新手避不少坑。大部分工具都有现成的模板,你只要把文字填进去,它会自动调整字体大小、行间距、段落间距,还会给标题加个简单的样式,比如加粗、加个小图标。这样一来,至少不会出现 “密密麻麻挤成一团” 或者 “字体忽大忽小” 的尴尬情况。
我发现有些工具还挺贴心,会提醒你 “段落不要太长,最好控制在 3 行以内”“颜色不要超过 3 种,不然会显得杂乱”。这些都是排版的基础原则,新手记住了,能少走很多弯路。
但也别对 AI 的排版抱太高期望。它能做到的只是 “整齐”,想要 “有风格”“有美感”,还得靠自己琢磨。比如同样是美食号,有的排版走温馨治愈风,用暖色调、手写体;有的走简约高级风,用黑白灰、无衬线体。这些个性化的东西,AI 暂时还学不会。而且很多模板看起来千篇一律,用多了容易让读者审美疲劳。
所以我的建议是,新手可以先用 AI 的排版功能打个底,保证排版规范。然后慢慢观察那些做得好的公众号,看看人家怎么用颜色、字体、图片来营造风格,再一点点模仿、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排版是为内容服务的,别为了追求好看而忽略了阅读体验。
📊 数据分析:能看懂数据,才能少走弯路
写了文章发出去,没人看怎么办?阅读量低、点赞少,问题出在哪儿?很多新手面对后台的一堆数据,比如阅读量、在看数、转发率、停留时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分析,更别说根据数据调整内容了。
公众号写作 AI 的数据分析功能,就是想帮新手解决这个问题。它会把后台的数据整合起来,用更简单的方式呈现。比如告诉你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比上一篇低了 30%,可能是标题不够吸引人”“读者在第 3 段停留时间最短,也许这里的内容不够有趣”。
有些工具还会做对比分析,比如把你的文章和同类型的爆款文章比一比,告诉你 “人家的标题用了疑问句,更容易引发读者好奇”“人家在文末加了互动话题,转发率比你高 20%”。这些具体的建议,比单纯看一堆数字有用多了。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 ——你得先有一定的数据量,AI 才能分析出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的账号刚起步,每篇文章阅读量只有几十个,那 AI 也很难给出靠谱的建议。这时候别着急,先踏实写内容,积累一段时间数据再说。
另外,AI 的分析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全信。比如它说 “标题不够吸引人”,但到底怎么改才吸引人,还得结合你的账号定位和读者喜好。有时候 AI 推荐的 “爆款标题套路”,用在你的账号上可能完全不适用。还是那句话,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得学会自己判断。
🔍 错别字检测:别让低级错误毁了你的专业度
新手写文章,最容易犯的就是错别字、语病这些低级错误。有时候自己检查好几遍都看不出来,发出去之后被读者指出来,别提多尴尬了。更麻烦的是,这些小错误会让读者觉得你不专业,对你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公众号写作 AI 的错别字检测功能,虽然听起来简单,但真的很实用。它能快速扫描全文,找出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比如把 “的、得、地” 用混了,或者 “在、再” 分不清,AI 都能给你标出来。
我之前帮一个新手朋友看文章,发现他把 “半途而废” 写成了 “半途而费”,自己还没意识到。后来用 AI 检测,一下子就指出来了。他吓了一跳,说幸好没发出去,不然就闹笑话了。
不过 AI 也不是万能的,有些同音不同字的错误,比如 “他们” 写成 “她们”,如果上下文没有明确的性别提示,AI 可能就检测不出来。还有一些成语误用,比如 “首当其冲” 被当成 “首先” 来用,AI 也很难识别。所以就算用了 AI 检测,自己再通读一遍还是很有必要的。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对新手来说,少一个错别字,就多一分专业感。
💡 给新手的一句话总结
公众号写作 AI 到底适合新手吗?我的答案是:适合,但不能完全依赖。它就像一个 “入门向导”,能帮你解决选题、排版、纠错这些基础问题,让你快速上手。但想要把公众号做好,写出有灵魂、有特色的内容,还得靠自己多写、多练、多思考。
AI 能生成文字,但生成不了你的独特经历和观点;AI 能排版,但排不出你的个人风格;AI 能分析数据,但分析不出读者的真实感受。所以,把 AI 当成工具,而不是 “救世主”,用它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然后把省下来的时间花在打磨内容、了解读者上,这才是新手正确的打开方式。
最后想说,做公众号没有捷径,AI 只是帮你少走弯路的工具。不管用不用 AI,坚持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才是做好公众号的核心。别指望靠 AI 一步登天,踏踏实实地写,总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