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冒 ChatGPT 公众号被处罚!2025 年合规运营指南
最近有个事得跟大家提个醒,上海有家公司运营的 “ChatGPT 在线” 公众号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了。他们用了跟 OpenAI 官方特别像的头像,还在简介里说自己是 “ChatGPT 中文版”,让用户以为这就是正版服务。其实他们就是调用了 OpenAI 的 API 接口,提供类似的服务,然后按次收费。这种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最后被责令停止侵权,还罚了款。
📜 法律风险:这些红线碰不得
这种仿冒行为为啥会被处罚呢?主要是踩了几个法律雷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四项明确说了,不能用让人误以为是他人商品或者和他人有特定联系的混淆手段。这家公司用相似的头像、名称,还搞虚假宣传,就是想蹭 ChatGPT 的热度,这在法律上可行不通。
还有商标的问题。虽然 OpenAI 还没在国内注册商标,但仿冒他们的名称和标识,还是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是用其他 AI 生成内容却说是 ChatGPT,那就属于虚假宣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还可能要赔偿消费者损失。
另外,私自转接 ChatGPT 服务也有风险。在国内,未经批准自己搭建国际信道提供跨境服务,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严重的还会涉及刑事责任。
🛡️ 2025 年合规运营核心要点
🔍 内容标识:AI 生成内容必须明示
从 2025 年 9 月 1 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就要正式施行啦。以后不管是用 AI 写的文章、画的图,还是生成的视频,都得加上明显的标识,比如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注明 “本文部分内容由 AI 辅助创作”。
平台也有责任,要是检测到 AI 生成的内容,得在旁边加提示,提醒大家这是 AI 做的。要是用户主动要求不要标识,平台得在用户协议里说清楚责任,还得把相关记录保存至少六个月。
📝 内容审核:建立严格的 “三审三校” 制度
不管是政务号还是普通公众号,内容审核都不能马虎。政府部门的公众号现在都实行 “三审三校”,就是工作人员一审,负责人二审,分管领导三审,校对也是三次,还得加上机器审核。普通公众号虽说不用这么严格,但也得有自己的审核流程,保证内容准确、不违规。
像 “德州公安” 公众号,他们发的政策解读文章,都是业务科室负责人出镜讲解,内容权威又好懂。“连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公众号每周更新,发的内容都经过严格审核,还会转载重要会议精神,保证信息准确又及时。
🔒 用户隐私: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
运营公众号的时候,用户隐私可不能泄露。微信最新的隐私保护指引里说,收集用户信息得先征得同意,像位置、通讯录这些敏感权限,不能默认就开着。要是公众号需要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身份证号,一定要明确用途,并且做好加密处理。
举个例子,“德城教育” 公众号在文章底部设置了 “惠民一码通” 二维码,用户扫码就能反映问题,但平台会把用户信息加密传输,保证安全。
📚 案例参考:政务号的合规经验
政务号在合规运营方面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德州公安” 公众号经常发原创内容,有些还被央级媒体报道,他们的秘诀就是内容真实、实用,还紧跟热点。比如在重要节日推出特刊,用短视频展示警察的工作日常,既宣传了工作,又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
“连江公安” 公众号更是把 “三审三校” 升级成了 “三审三校一监督”,除了审核内容,还专门有人监督,确保不出现违规内容。他们还在公众号里设置了 “随手拍” 功能,市民可以举报交通违法行为,既方便了群众,又拓展了执法覆盖范围。
📌 给运营者的几点建议
- 别碰仿冒和虚假宣传: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内容,别想着蹭热点、走捷径。要是想用 AI 工具,就用正版的 API 接口,别搞虚假宣传。
- 做好 AI 内容标识:从现在开始,生成 AI 内容的时候就养成标识的习惯,别等政策正式实施了再手忙脚乱。
- 完善审核流程:不管公众号大小,都得有一套自己的审核机制,重要内容多审核几遍,避免出错。
- 保护用户隐私:收集用户信息的时候,多站在用户角度想想,别过度采集,做好数据安全措施。
- 多学习成功案例:看看那些合规运营的公众号是怎么做的,比如政务号的内容策划、审核流程,都能给我们不少启发。
🌟 结语
仿冒 ChatGPT 公众号被处罚这件事,给所有运营者都敲响了警钟。在 2025 年,合规运营才是长久之计。大家一定要紧跟政策变化,把法律风险意识贯穿到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公众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该文章由
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