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没原创内容?别慌,AI 工具能帮你破局
做公众号的都知道,原创内容是命根子。没有原创,别说开通流量主、拿原创标,就算辛辛苦苦攒了点粉丝,也留不住人。但实话实说,每天憋一篇原创出来,对新手来说太难了。灵感这东西,不是随叫随到的。
这时候,AI 工具就派上用场了。别以为 AI 只能写些套话,选对工具、用对方法,照样能做出有质感、能过原创检测的内容。我见过不少账号,靠 AI 辅助,三个月就开通了流量主,粉丝还涨得很稳。关键在哪?不是让 AI 替你写,而是用 AI 解决 “内容生产效率” 和 “选题枯竭” 的问题。
🧐 先搞明白:公众号为什么需要原创内容?
平台规则摆在那。想开通流量主,原创文章是硬指标。没有原创,就算粉丝数够了,也拿不到变现资格。更别说,原创内容更容易被推荐,权重也更高。同样的选题,原创文章的阅读量往往比转载的高一大截。
用户也不傻。现在信息爆炸,谁愿意看千篇一律的东西?只有原创内容才能体现账号的独特价值,才能留住真正的粉丝。那些靠搬运、拼凑起来的账号,就算一时火了,也迟早会被平台和用户抛弃。
所以,别想着走捷径。原创这条路,必须走。但怎么走得轻松点?AI 就是那个能帮你减负的 “助手”。
🛠️ 选对 AI 工具:这 3 类工具必须备齐
不是所有 AI 工具都适合公众号创作。有的工具写出来的东西太生硬,一看就是机器味;有的功能太单一,只能做简单的文字生成。根据我的经验,这三类工具一定要有:
第一类:选题灵感工具
比如 “5118”“知乎热榜” 这类,能帮你抓取全网热门话题。公众号内容想火,选题占了一半功劳。每天花 10 分钟,看看这些工具推荐的热点,再结合自己账号的定位筛选,灵感就来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的是职场类账号,就可以在这些工具里搜 “职场”“上班”“同事” 等关键词,工具会自动跳出近期讨论度高的话题,比如 “95 后拒绝团建被开除”“领导突然夸你该怎么回应”,这些都是现成的选题。
第二类:内容生成工具
像 “朱雀 AI”“文心一言” 这类,适合用来生成初稿。但记住,不能直接用。这些工具生成的内容,需要你大幅修改,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案例,才能变成 “原创”。
我通常的做法是,先给工具一个明确的指令,比如 “写一篇关于‘上班族带饭的 3 个好处’的文章,语气亲切,举 3 个真实案例”。工具生成后,我会把里面的套话删掉,换成自己经历过的事,或者身边人的例子,这样一来,文章就有了 “人味”。
第三类:原创检测工具
写完之后,一定要用这类工具查一遍。比如 “原创度检测”“AI 内容识别” 等,能帮你找出文章里哪些地方像机器写的,哪些地方可能和其他文章重复。
别嫌麻烦。平台对非原创内容的打击越来越严,一旦被判定为 “低质内容”,账号权重会下降,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花 5 分钟检测一下,能避免很多风险。
✍️ 实操步骤:用 AI 工具快速产出原创内容的 5 个技巧
技巧 1:用 “关键词 + 场景” 给 AI 下指令
给 AI 的指令越具体,生成的内容质量越高。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 “家庭收纳” 的文章,别只说 “写一篇家庭收纳的文章”,可以换成 “写一篇适合小户型的家庭收纳技巧,重点讲客厅和卧室,举 2 个省钱又实用的方法”。
这样一来,AI 生成的内容会更贴近你的需求,后续修改的工作量也会小很多。记住,AI 是辅助,不是替代,你的指令越清晰,它的 “工作效率” 就越高。
技巧 2:把 AI 生成的内容 “拆解开” 再重组
AI 生成的文章,结构往往很死板,段落之间的衔接也很生硬。这时候,你可以把文章拆成几个部分,比如 “开头”“论点 1”“论点 2”“案例”“结尾”,然后重新调整顺序,再用自己的话把它们串起来。
举个例子,AI 写的开头可能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收纳越来越受重视”,你可以改成 “我妈最近总抱怨家里乱,说东西太多没地方放。其实不光她这样,身边好多朋友都有这烦恼 —— 房子不大,东西却越买越多,收纳成了大难题”。是不是感觉亲切多了?
技巧 3:加入 “个人化元素”
这是让 AI 内容变原创的关键。在文章里加入自己的经历、观点,或者身边人的故事,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能让文章瞬间有了 “独特性”。
比如写一篇关于 “减肥” 的文章,AI 可能会说 “运动是减肥的有效方法”,你可以改成 “我之前试过节食减肥,瘦是瘦了,但掉头发特别厉害。后来改成每天晚上跳 30 分钟绳,三个月瘦了 10 斤,身体也没出问题”。这样一改,文章就有了真实感,读者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技巧 4:用 “反问句”“短句” 增强节奏感
AI 写的句子往往很长,读起来很累。你可以把长句拆成短句,再适当加入一些反问句,让文章更有节奏感。
比如 “很多人觉得带饭上班很麻烦,其实只要提前做好准备,一点都不费时间”,可以改成 “有人说带饭上班太麻烦?我不觉得。你试试周日晚上把菜备好,早上起来只要炒 10 分钟,比去楼下买早餐还快”。这样一改,是不是更像聊天,读起来也更轻松?
技巧 5:结合热点,但别追得太盲目
AI 工具能快速抓取热点,但热点不是都适合你的账号。比如你做的是育儿类账号,就别去追娱乐圈的八卦热点。就算追,也要找到热点和自己账号定位的结合点。
比如 “某明星晒出带娃日常” 这个热点,育儿类账号可以从 “明星带娃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普通人能从中学到哪些带娃技巧” 等角度切入,而不是单纯地复述新闻。这样既借了热点的流量,又保持了账号的专业性。
📈 快速起号:用 AI 内容撬动流量的 3 个关键
关键 1:保持更新频率,但别牺牲质量
公众号起号阶段,更新频率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每天发一篇。如果你每天只能写出一篇低质内容,不如两天发一篇高质量的。
用 AI 工具辅助的话,建议保持 “一周 3-4 篇” 的更新节奏。这样既有足够的时间修改内容,保证质量,又能让平台看到你的活跃度,给账号更多推荐。
关键 2:抓住 “长尾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竞争太激烈,新手很难抢过大号。但 “长尾关键词” 不一样,比如 “夏天宝宝怎么穿不感冒”“租房党简易衣柜推荐”,这些关键词搜索量虽然不大,但竞争小,更容易被搜到。
用 AI 工具生成内容时,多加入这类长尾关键词。比如写一篇关于 “宝宝辅食” 的文章,就可以在里面加入 “7 个月宝宝可以吃的辅食”“宝宝辅食过敏怎么办” 等长尾词,这样更容易被精准用户搜到,流量也更稳定。
关键 3:引导互动,提高账号活跃度
公众号的互动数据,比如 “在看”“留言”“转发”,会影响平台的推荐。所以,每篇文章结尾都要引导用户互动。
可以用 AI 工具生成一些互动话题,比如 “你觉得带饭上班最难的是什么?评论区告诉我”“你家宝宝辅食都吃什么?分享一下你的做法”。然后你自己要带头在评论区回复,带动用户参与。
互动多了,账号活跃度就高了,平台自然会给更多流量。这比单纯靠内容吸引读者,效果要快得多。
🚫 避坑指南:用 AI 工具时一定要注意这 4 点
第一点:别让 AI 替你 “思考”
AI 能帮你生成文字,但不能替你做判断。选题、观点、案例,这些核心的东西必须你自己来定。如果完全依赖 AI,写出来的内容会没有灵魂,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见过一个账号,所有文章都用 AI 生成,连案例都是编的。结果粉丝涨得很慢,就算开通了流量主,收益也低得可怜。所以,AI 只是工具,最终的决策权还在你手里。
第二点:避免 “关键词堆砌”
为了 SEO,很多人会在文章里硬塞关键词。比如写 “咖啡” 相关的文章,就反复说 “咖啡怎么泡”“咖啡的好处”“咖啡的种类”,这样读起来很生硬,平台也会判定为 “过度优化”。
正确的做法是,让关键词自然融入句子里。比如 “早上泡一杯咖啡,既能提神,又能搭配面包当早餐,这是我坚持了三年的习惯”,这里 “咖啡”“泡咖啡” 两个关键词都有了,但读起来很自然。
第三点:及时删除 “AI 腔”
AI 写的内容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套话,比如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众所周知”,这些词一定要删掉。换成更口语化的表达,比如 “说白了”“其实啊”“你肯定也发现了”。
还有一些过于书面化的词,比如 “提升” 可以换成 “提高”“变好”,“显著” 可以换成 “很明显”“特别”。这些小细节,能大大降低文章的 “AI 味”。
第四点:多平台分发,测试内容效果
写好的文章,别只发在公众号。可以同步发到知乎、小红书、今日头条等平台,看看哪个平台的反馈好。
比如同样一篇 “职场干货”,可能在知乎上点赞多,在小红书上收藏多。根据这些数据,你可以调整后续的内容方向,让 AI 工具生成更符合目标平台用户喜好的内容。这样既能扩大影响力,又能快速找到账号的发力点。
💡 最后提醒:AI 工具再好用,也替代不了 “人” 的思考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是:AI 工具能帮你提高效率,但不能替代你的原创能力。真正能让公众号长久发展的,还是你的独特观点和价值输出。
用 AI 生成初稿,用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打磨,让每一篇文章都有 “你” 的影子。这样的内容,既能通过平台的原创检测,又能打动读者,开通流量主、实现变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别害怕开始。哪怕一开始写得不好,只要坚持用对方法,慢慢就能找到感觉。AI 工具就像一把好刀,能不能做出好菜,还得看握刀的人。加油,你的公众号,一定能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