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被折叠,如何通过优质内容打破信息茧房?

2025-04-19| 15150 阅读

📉 折叠时代的残酷真相:你的公众号正在被算法 “隐形”

打开微信订阅号消息页,是不是发现越来越多公众号被自动折叠进 “订阅号消息” 的文件夹里?去年微信灰度测试 “关注人发布” 折叠功能后,有个数据很扎心 —— 头部公众号的平均打开率从 3.5% 跌到 2.1%,腰部账号更惨,直接腰斩到 0.8%。
这不是个例。我认识的一个科技类公众号主理人,粉丝量 12 万,去年下半年开始,每篇文章的在看数从稳定 500 + 掉到 100 出头。他翻后台数据才发现,有 67% 的粉丝根本没看到推送,系统直接把内容归到了 “次要信息” 队列。
算法为什么这么做?本质是微信在平衡信息过载。现在每个用户平均关注 50 + 公众号,每天产生的内容量超过 2 亿字,相当于 300 本《红楼梦》。折叠功能本质是系统帮用户做减法,但对运营者来说,这道减法可能直接把你的内容减成 “零曝光”。
更麻烦的是信息茧房的叠加效应。被折叠后,只有常打开你公众号的用户才有可能看到更新,新用户和潜水用户几乎永远失去接触机会。久而久之,你的内容只能在固定小圈子里打转,像被关进玻璃罩,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会慢慢厌倦。

🔍 打破茧房的核心:让内容具备 “破圈三力”

别光骂算法。有个做职场干货的公众号 “LinkedIn 职场洞察”,在折叠机制下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他们的秘诀不是蹭热点或者标题党,而是内容自带三种 “破圈力”。
第一种是认知颠覆力。比如他们写 “35 岁危机”,没有重复 “裁员潮可怕” 的陈词滥调,而是用数据证明 “35 岁失业者再就业平均薪资上涨 17%”,然后分析哪些行业反而偏爱 “资深新人”。这种和常识对着干的内容,哪怕被折叠,也会被读者主动转发到朋友圈。
第二种是情绪共振力。母婴类公众号 “年糕妈妈” 有篇爆款《我带娃崩溃的那天,老公在打游戏》,没有讲大道理,只是记录了从早上 6 点到晚上 10 点的 16 个崩溃瞬间。被折叠后,靠妈妈们在闺蜜群互相转发,最终阅读量破 10 万 +。情绪是穿透算法的隐形钥匙,尤其是那些没被说透的 “小众情绪”。
第三种是行动驱动力。教育类公众号 “外滩教育” 擅长写 “可落地的方法论”,比如《给孩子报兴趣班,这 3 个表格帮你省 3 万块》,文中附带可下载的 Excel 模板。这类内容用户会主动收藏,甚至打印出来用,自然会被频繁点开,算法会判定为 “高价值内容”,反而会增加曝光权重。
这三种力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跳出 “自说自话” 的舒适区。很多公众号被折叠后更焦虑,反而陷入 “追热点 - 写软文 - 求转发” 的恶性循环,结果离用户真实需求越来越远。

🎯 优质内容的底层逻辑:做 “用户认知的摆渡人”

怎么让内容同时具备这三种力?得先搞懂信息茧房的形成原理 —— 用户只会主动接收和自己既有认知相符的信息。你要做的不是硬碰硬,而是当 “摆渡人”,用他们熟悉的认知当跳板,带他们看到新东西。
选题上要找 “熟悉中的陌生感”。美食类公众号 “日食记” 有个技巧,他们写家常菜时,总会加入一个反常识细节。比如写番茄炒蛋,别人教步骤,他们告诉你 “先炒番茄时加一勺糖,出锅前再加半勺盐,鲜味会翻三倍”。这个 “双重调味法” 就是在用户熟悉的认知里挖新东西,既不陌生,又有惊喜。
表达上要 “降低认知成本”。被折叠后,用户给你留的打开时间可能只有 3 秒。有个公众号 “极简史” 很会这招,他们写历史事件,开头永远是 “如果 XX(历史人物)活在 2024 年,他的微信签名会是______”。用现代场景套历史人物,读者一秒就能 get 到文章要讲什么,自然愿意点进去看。
结构上要 “制造认知钩子”。职场号 “笔记侠” 的每篇文章都有个固定结构:开头用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______” 描述具体场景,中间分 3 个步骤讲方法,结尾加 “今天可以试试的一个小行动”。这种 “场景 - 方法 - 行动” 的结构,让用户能快速判断 “这篇文章对我有用”,哪怕被折叠,也会因为朋友一句 “这篇说的就是你” 而点开。
记住,优质内容不是 “我想写什么”,而是 “用户需要被点醒什么”。信息茧房的缝隙,往往藏在用户 “知道但没说透”“想说但不会表达” 的那些痛点里。

🤝 用 “用户连接” 破解算法困局

被折叠后,最可怕的不是曝光减少,而是和用户的 “弱连接” 彻底断裂。有个做读书类的公众号 “书单来了”,他们的应对策略很有意思 —— 把公众号变成 “用户共创平台”。
他们每周会发起 “共读计划”,读者可以在评论区提交读书笔记,优质内容会被整理成次条推送。有个叫 “阿 May” 的读者,连续 12 周提交的笔记都被采用,后来干脆成了专栏作者。这种 “读者变作者” 的模式,让核心粉丝的打开率始终保持在 15% 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另一种方法是 “私域反哺公域”。旅行类公众号 “嬉游” 会把公众号读者导流到微信群,群里每天发起 “旅行踩坑分享”,然后把这些真实经历写成公众号文章。比如有篇《在大理被坑 3000 块后,我整理了 20 条防坑指南》,就是群友集体贡献的素材,最终靠群友转发突破折叠限制,阅读量冲到 20 万 +。
还有个小技巧是 “制造定期期待”。职场号 “LinkedIn 职场洞察” 固定每周三发 “读者问答”,提前 7 天在后台收集问题,然后邀请行业专家解答。很多读者会专门设置闹钟,到点就去翻公众号,这种 “仪式感” 让算法觉得 “这个号用户很重视”,反而会增加推送权重。
用户不是流量,是帮你打破茧房的 “传播节点”。当你的内容里有读者的声音、观点甚至故事时,他们会比你更积极地转发分享 —— 毕竟,谁不想让朋友看到自己参与创作的内容呢?

📝 实操清单:7 个让内容 “抗折叠” 的小细节

别指望一篇爆文就能扭转局面,对抗折叠需要系统性优化。分享几个经过验证的实操技巧:
  1. 标题里加 “具体场景”。比如 “职场人必备的 Excel 技巧” 不如 “做报表时,这 3 个 Excel 快捷键能省 2 小时”。后者更具体,用户一眼就知道和自己相关。
  1. 开头 30 字内埋 “钩子”。可以是提问(“你有没有发现,同事的工资条总比你多 300 块?”),也可以是反常识结论(“每天背单词的人,英语反而进步慢”)。
  1. 每 300 字加个小标题。手机阅读时,大段文字容易让人放弃。用小标题切割内容,比如 “第一步:先搞懂公司的考勤规则”“这里有个很多人不知道的漏洞”。
  1. 结尾加 “明确的转发理由”。别只说 “求转发”,可以说 “转发给刚入职的同事,能帮他少走 3 个月弯路”,给用户一个具体的转发动机。
  1. 封面图加 “关键词”。现在很多人会快速滑动屏幕,封面图上的文字比标题更醒目。比如写理财内容,封面图直接放 “月存 5000 的方法”。
  1. 固定更新时间。让用户形成习惯,比如每晚 9 点推送,读者到点会主动点开你的公众号,这种 “主动行为” 会被算法记录,增加曝光。
  1. 多写 “系列内容”。比如 “职场避坑指南 1-5”,用户为了看全系列,会主动搜索你的公众号,这种 “主动搜索” 也是算法判定优质号的重要指标。
这些细节单独看作用不大,但组合起来能显著提升 “内容穿透力”。记住,对抗折叠不是和算法较劲,是让你的内容更符合 “用户主动选择” 的逻辑。

🚀 案例参考:3 个逆势增长的公众号怎么做的

最后分享几个真实案例,看看别人是怎么靠内容破局的:
“差评”(科技类):他们专门写 “被忽略的科技产品细节”,比如《买空调时,这行小字决定你多花 500 电费》,用拆解说明书的方式讲科普,靠 “实用 + 冷知识” 的组合,在折叠后反而涨粉 20 万。
“KnowYourself”(心理类):擅长把专业心理学知识转化成 “测试题”,比如《你适合和什么样的人结婚?6 道题测出来》,用户做完会主动转发到朋友圈晒结果,靠 “互动 + 社交货币” 突破折叠限制。
“局部气候调查组”(科普类):用长图漫画讲知识,比如《一块豆腐的诞生》,把豆腐制作过程画成 10 米长图,虽然阅读时间长,但完读率高达 80%,靠 “形式创新” 让用户愿意主动点开。
这三个号的共同点是:都找到了 “自己擅长且用户需要” 的细分领域,然后把内容做到极致。折叠机制其实是在倒逼公众号回归内容本质 —— 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从来不怕被暂时折叠,因为用户会主动把它 “捞” 出来。
信息茧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内容本身就千篇一律。当你能持续提供 “别人给不了” 的价值时,算法的折叠反而会帮你筛选出真正的核心用户。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被需要” 比 “被看到” 更重要。
【该文章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4-23

aigc 检测与传统查重区别:2025 最新技术深度解析

🔍 AIGC 检测与传统查重区别:2025 最新技术深度解析 这几年,AI 生成内容(AIGC)的发展速度那叫一个快,从最初的辅助写作到现在能生成几乎以假乱真的文本、图像和视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3-16

AI生成内容会被限流吗?关于平台算法与AI创作的深度分析

🔍 AI 生成内容会被限流吗?关于平台算法与 AI 创作的深度分析 这几年 AI 写作工具大火,不少人用 AI 生成文章、视频脚本,可发出去后发现流量不咋地,就琢磨是不是平台在限制 AI 内容。今天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3-08

AI写的论文查重率真的为0可能吗?揭开AIGC检测的神秘面纱

随着 AIGC 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 AI 撰写论文。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AI 写的论文查重率真的能达到 0 吗?要揭开这个谜底,就得深入了解 AIGC 检测的工作机制。​🔍查重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4-11

AI如何在头条写文章?从选题到润色,AI辅助创作全流程揭秘

🎯 选题:让 AI 帮你精准踩中头条流量密码 做头条号最头疼的就是选题,明明觉得内容不错,发出去却没流量。这时候 AI 工具能帮上大忙,但不是直接让它给你选题,而是用它做「数据参谋」。 打开头条号后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6

ChatGPT Super AI 扩展工具亮点:网页内容智能解析 + 多语言翻译覆盖办公学习场景

网页内容智能解析:让信息提取更高效 ChatGPT Super AI 扩展工具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就是它强大的网页内容智能解析能力。现在网上信息铺天盖地,无论是办公时查阅行业报告,还是学习中搜索资料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23

休闲阅读选 Forgotten Books!经典旧书翻新,19 世纪文学免费电子书推荐

? 休闲阅读选 Forgotten Books!经典旧书翻新,19 世纪文学免费电子书推荐 周末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窗台上,泡一杯热茶,打开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让自己沉浸在 19 世纪的文字世界里,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30

Gnomic 多模态交互怎么用?RPA 工具集成大模型能力指南

? 多模态交互基础设置:从入门到精通 ? 平台接入与账号配置 首次使用 Gnomic 多模态交互功能,先登录平台官网(https://www.gnomic.cn)完成账号注册。在控制台点击 “多模态设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26

AIrticle flow 2025 新版体验:先进算法生成高质量文章与博客全解析

? ? AIrticle flow 2025 新版体验:先进算法生成高质量文章与博客全解析 ? ?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的产品运营评测老司机,我见过太多 AI 写作工具起起落落。但这次体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