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自己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选题是第一道关。用户划手机时,停留时间可能就几秒,选题抓不住人,后面写得再好也白搭。但光有吸引力还不够,看完就忘的内容留不住用户。得让选题既勾着用户的好奇心,又能让他们觉得 “有用”。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得摸透用户心理,还得懂点内容创作的门道。
🔍 先搞懂:用户到底在好奇什么?
用户的好奇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那些能让人忍不住点进去的选题,往往藏着 “未知”“反常” 或者 “关联自身” 的点。
打开各大平台的热榜,你会发现很多爆火的内容都带着 “第一次”“居然”“原来” 这样的词。比如 “第一次去西藏,当地人不会告诉你的 5 个坑”,“居然” 这两个字就很微妙,暗示着有颠覆常识的信息。用户看到就会想,我知道的是不是错的?他说的到底是什么?好奇心就被勾起来了。
还有些选题盯着 “反差感” 做文章。比如 “月薪 3 千的女生,把出租屋装成了 ins 风”,高收入和精致生活的关联是常识,反过来就成了好奇点。大家会想,她是怎么做到的?这里面有没有我能学的招?这种反差打破了固有认知,自然能吸引人点进来。
更重要的是,用户只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事。选题要是离用户太远,再新奇也没用。比如写 “明星如何管理身材”,不如 “普通人每天 10 分钟,一个月瘦 5 斤的实操法”。后者直接关联到用户的 “减肥需求”,好奇心就和 “我能不能做到” 挂钩,点开的欲望自然更强。
🛠️ 实用价值不是喊口号,得让用户摸得着
光勾起好奇心不够,用户看完觉得 “哦,原来是这样” 然后关掉页面,等于白写。实用价值得具体,得让用户能直接用,或者至少知道 “我该怎么做”。
比如写职场话题,“职场沟通很重要” 这种选题就太空泛。换成 “领导说‘你看着办’,其实是在等这 3 种回复”,一下子就具体了。用户看完就知道,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回应,这就是实打实的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还得分 “紧急” 和 “长效”。紧急的比如 “手机突然黑屏,3 步抢救回数据”,用户遇到问题时搜到,会觉得 “太及时了”。长效的比如 “30 岁前,一定要养成的 5 个理财习惯”,用户当下可能用不上,但会收藏起来,觉得 “以后肯定用得着”。选题里得明确告诉用户,这个内容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带来什么好处。
还有个小技巧,把实用价值 “量化”。“教你做好时间管理” 不如 “每天省出 2 小时的时间管理表,直接套用”。数字能让用户感觉到 “具体可操作”,而不是模糊的概念。用户会觉得,花几分钟看完,就能拿到一个能用的工具,这波不亏。
🧩 怎么把好奇心和实用价值拧成一股绳?
两者不是对立面,得像拧麻花一样缠在一起。用好奇心做引子,用实用价值做内核,用户才会既想点开,又能记住。
可以试试 “问题前置” 的办法。先抛出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再用实用内容解答。比如 “为什么别人的朋友圈总能火?其实就靠这 4 个模板”。前面的问题戳中了很多人想发好朋友圈的痛点,引发好奇,后面直接给模板,实用价值拉满。
还能玩 “揭秘” 的套路。把大家觉得神秘的东西拆解开来,变成能学到的技巧。比如 “那些月入过万的副业,到底在做什么?3 个普通人也能复制的方法”。“月入过万的副业” 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大家都好奇他们怎么做到的,后面给出具体方法,满足好奇的同时还提供了实用信息。
得注意节奏,不能一上来就硬塞干货。先用好奇点吊吊胃口,再慢慢放出实用内容。比如写 “冬天开车,这 3 个按钮别乱按,老司机都在偷偷用”,开头不说哪 3 个按钮,先讲 “乱按可能费油还伤车”,让用户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然后再一个个讲清楚每个按钮的用法和好处。好奇心推着用户看下去,实用价值在过程中慢慢传递。
📊 从数据里找灵感,选题更精准
别闷头想选题,多看看平台数据,里面藏着用户的真实需求。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热门榜单,微博热搜、抖音热榜、小红书热门笔记,这些地方能看到当下大家在关注什么。但不能直接抄,得学会 “二次加工”。比如看到 “年轻人开始流行‘断舍离’”,直接写 “什么是断舍离” 没新意。可以换成 “断舍离不是扔东西,学会这 2 招,小户型瞬间变大”,既蹭了热点的好奇度,又加入了实用的收纳技巧。
看看自己账号的后台数据也很重要。哪些文章打开率高?评论区大家在问什么?比如发现写 “早餐吃什么” 的文章打开率高,评论里很多人说 “没时间做”,那下次就可以写 “5 分钟搞定的 3 款早餐,好吃还不胖”,既满足了大家对早餐的好奇,又解决了 “没时间” 的痛点。
还可以多逛逛问答平台,知乎、百度知道、悟空问答,里面全是用户的真实疑问。比如很多人问 “第一次见家长,带什么礼物不踩雷”,这就是个好选题。好奇心在于 “第一次见家长的紧张感和未知性”,实用价值就是 “礼物清单和挑选技巧”,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肯定受欢迎。
🚫 避开这些坑,选题不跑偏
有些选题看着热闹,其实根本留不住用户,还可能拉低账号调性。
别为了好奇而好奇,搞低俗或者虚假的标题。比如 “我和男友同居 3 年,发现他的一个秘密”,点进去发现是推广某种清洁剂,用户会觉得被欺骗,直接取关。好奇心得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不能靠忽悠。
实用价值也不能太泛,啥都想包圆。比如 “生活小窍门 100 条”,看着很实用,但太多了用户记不住,等于没用。不如聚焦一个点,“厨房油污难清理?这 1 招比清洁剂还管用”,精准解决一个问题,用户反而觉得更有用。
还有些选题太超前,用户暂时用不上。比如 “20 年后,我们该怎么养老”,虽然有好奇点,但离当下太远,实用价值体现不出来。不如写 “30 岁开始,每月存多少钱,老了才能不发愁”,把遥远的问题拉近到现在,既好奇 “该存多少”,又能马上开始行动。
💡 最后一步:自己先 “验货”
想出一个选题后,先问自己两个问题:“我自己会好奇吗?”“我看完觉得有用吗?”
如果连自己都提不起兴趣,那用户大概率也不会喜欢。要是自己觉得 “好像有点用,但又说不出具体用在哪”,那这个选题的实用价值就不够明确,得再打磨打磨。
可以找身边的人测试一下,把选题念给他们听,看他们的反应。是不是会追问 “然后呢”?是不是会说 “这个不错,我正好需要”?多收集点反馈,再调整选题,成功率会高很多。
选题就像做菜,好奇心是调料,能让人有食欲;实用价值是主料,能让人吃饱吃好。只有调料没主料,看着花哨吃不饱;只有主料没调料,寡淡无味没人想尝。把两者搭配好,才能做出让用户 “回味无穷” 的内容。多观察、多思考、多测试,慢慢就能找到那个平衡点,让自己的选题既吸睛又实用。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