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个让用户忍不住打开的“系列文章”?

2025-04-02| 8550 阅读
做内容的都知道,系列文章是个好东西。一旦用户追起来,打开率、完读率都不用愁。但现实是,很多系列文章写着写着就没人看了,第一篇还行,第二篇掉一半,第三篇直接腰斩。问题到底出在哪?
不是用户没耐心,是你没设计好让人追下去的钩子。真正能让人忍不住点开的系列文章,从主题到收尾,每个环节都得藏着 “小心机”。

🎯 先搞明白:用户为什么要追你的系列?

别上来就闷头写,先想清楚一个核心问题 —— 你的系列文章能解决用户的什么 “持续需求”?
有人写系列文章,单纯因为 “这个主题能拆成好几篇”,这就错了。用户追更的本质,是他们的需求本身就有延续性。比如职场人看 “副业赚钱” 系列,不是只看一篇就够的,他们需要从入门到精通的完整路径;宝妈看 “育儿辅食” 系列,是因为孩子每个阶段的需求都在变。
所以选主题时,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主题能不能挖出至少 5 个以上的细分角度?用户对这个主题的需求是一次性的,还是会持续产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用户接下来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拿 “理财” 举例,单纯写 “如何理财” 太空泛,但拆成 “月薪 5 千如何存钱”“基金入门避坑”“保险怎么买不踩雷”“年终奖投资策略”“家庭资产配置” 这样的系列,就有了天然的延续性。因为用户学完存钱,自然想知道怎么让钱生钱;买了基金,就会关心保险配置。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制造 “未完成感”。人对没完成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这就是心理学上的 “蔡格尼克效应”。比如写 “历史人物系列”,不要一篇把一个人写透,而是每篇聚焦一个关键事件,结尾留个悬念。用户为了弄明白 “后来呢”,自然会点开下一篇。

🔍 标题里必须藏着 “钩子”,而且要连起来

标题是打开率的关键,系列文章的标题更是有讲究。它不是孤立的,每一篇的标题都要和前后呼应,形成 “连锁反应”。
最常见的错误是标题太随意,比如 “XX 系列(一)”“XX 系列(二)”,这种标题用户看了根本没感觉。好的系列标题,要做到 **“单篇有吸引力,连起来有逻辑”**。
试试这几个技巧:
用数字构建期待。比如 “普通人搞副业月入过万,我踩了 10 个坑(第 1 篇:选品篇)”“普通人搞副业月入过万,我踩了 10 个坑(第 2 篇:流量篇)”。用户看到第 1 篇,就知道后面还有 9 个坑要讲,会下意识想追更。
制造 “信息差” 阶梯。比如 “内行人不说的职场潜规则:新人篇”“内行人不说的职场潜规则:晋升篇”“内行人不说的职场潜规则:离职篇”。每个标题都暗示 “这里有你不知道的秘密”,而且覆盖了职场的不同阶段。
用 “解决问题” 的递进式标题。比如 “孩子写作业拖拉?先解决这 3 个认知误区”“孩子写作业拖拉?这 5 个方法亲测有效”“孩子写作业拖拉?长期坚持这 2 个习惯才是关键”。从 “为什么” 到 “怎么办”,再到 “长期怎么做”,一步步引导用户。
还有个小细节,系列标题里最好有个固定的 “识别符号”。可以是固定的前缀,比如 “老周聊职场:XXX”;也可以是特定的句式,比如每篇都用 “关于 XX,90% 的人都做错了”。用户看到这个符号,就知道是你系列的一部分,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 内容结构:既要有 “重复”,也要有 “新意”

系列文章最忌讳的是 “各篇独立,毫无关联”,但也不能 “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关键是找到 “重复” 和 “新意” 的平衡点。
“重复” 的部分,是让用户形成稳定预期的核心。比如固定的开头或结尾形式 —— 每篇开头都用一个真实案例引入,结尾都留一个互动问题;或者固定的内容模块 —— 每篇都包含 “核心观点 + 实操步骤 + 避坑指南”。
我见过一个做得特别好的 “家常菜系列”,每篇开头都是 “今天菜市场 XX 菜很新鲜,教你做一道 XX”,结尾都是 “明天教你用剩下的 XX 做另一道菜”。用户一看开头就知道是这个系列,看到结尾就期待明天的内容。
“新意” 的部分,则是保持新鲜感的关键。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
角度新。同样写 “时间管理”,第一篇讲 “如何利用碎片时间”,第二篇讲 “如何拒绝无效社交节省时间”,第三篇讲 “如何在忙碌中留出让自己喘息的时间”。
案例新。每篇都用不同的真实案例来说明观点,案例越具体、越贴近用户生活,效果越好。
深度递进。不要每篇都停留在同一个层面,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比如写 “个人成长” 系列,第一篇讲 “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第二篇讲 “如何把优势变成竞争力”,第三篇讲 “如何让竞争力持续迭代”。
还要注意,每篇结尾必须有 “钩子”。这个钩子不是生硬地说 “下一篇更精彩”,而是要自然地引出下一篇的内容。比如写完 “如何选副业项目”,结尾可以说 “选好项目后,最头疼的就是怎么开始第一步,明天我会拆解 3 个零经验也能快速启动的方法”。

⏱️ 节奏很重要:太快太慢都会让人放弃

更新节奏没把握好,再好的系列也会凉。更新太快,用户跟不上,容易产生焦虑;更新太慢,用户热情消退,早就忘了前面的内容。
那什么样的节奏最合适?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几个原则可以参考:
看内容复杂度。如果是偏轻松的科普类系列,每周 2-3 篇没问题;如果是需要用户深度思考或实践的干货类,每周 1 篇就够了,给用户留出消化和实践的时间。
形成固定周期。固定每周一更新,或者每周三、周五更新,让用户形成 “到点就想看看有没有更新” 的习惯。最怕的是想起了就更,忘了就停,用户根本摸不清规律。
根据用户反馈调整。如果很多用户留言说 “更新太快了,跟不上”,就适当放慢;如果很多人催更,就可以考虑加更,或者提前预告 “接下来会加快更新节奏”。
除了更新频率,每篇的篇幅节奏也很关键。系列文章的篇幅最好保持相对稳定,不要忽长忽短。一般来说,公众号文章控制在 800-1500 字比较合适,太长用户容易疲劳,太短则显得内容单薄。
还有个小技巧,在每篇开头简要回顾上一篇的核心内容。不用太长,一两句话就行,既能帮用户回忆,又能强化系列的连贯性。比如 “上一篇我们聊了选副业项目的 3 个标准,今天重点说说怎么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 让用户 “参与进来”,而不只是 “看”

单向输出的系列,很难让用户长期追下去。想让用户忍不住打开,就得让他们觉得 “这个系列和我有关”。
最直接的方法,是在内容中加入用户的反馈和故事。比如写 “职场生存系列”,可以在每篇开头说 “上次有个读者问我,遇到抢功劳的同事该怎么办,今天就专门聊聊这个话题”;或者 “后台有个粉丝分享了她用这个方法解决了沟通问题,今天把她的经验整理出来给大家”。
用户看到自己的问题被解答,或者自己的故事被分享,会有强烈的归属感,自然会更关注后续内容。
还可以设计 “共创” 环节。比如在系列中途,发起一个征集:“接下来想聊 XX 方面的内容,你们最关心什么问题?留言告诉我,我会挑几个重点来写”。用户觉得自己参与了内容创作,打开率自然不会低。
我关注过一个 “旅行攻略系列”,作者在写每个城市之前,都会先征集 “你在这个城市踩过哪些坑”,然后把这些坑整理到攻略里,标注 “来自粉丝 @XX 的分享”。结果就是,不仅当地人愿意分享,想去那个城市的人也会格外期待,因为里面有真实的 “避坑指南”。
最后想说的是,系列文章的核心是 “信任积累”。用户第一次点开,可能是因为标题吸引人;第二次点开,是因为内容有价值;第三次、第四次…… 则是因为他们相信你能持续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
所以,与其纠结 “怎么让用户忍不住打开”,不如多想想 “怎么让用户觉得追你的系列是值得的”。做到这一点,打开率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该文章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1-14

为什么我的流量主收益低?检查一下你的文章排版和长度

📝排版是流量主收益的隐形开关​很多人做流量主总纠结内容质量,却忽略了排版这个关键因素。你想啊,用户点开文章,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你的观点多犀利,而是字体舒不舒服、段落清不清晰。排版好的文章,就像收拾整洁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2-16

如何判断一个选题会不会火?看它解决了什么“痛点”或“痒点”

判断一个选题能不能火,别光看表面热闹。你得往深了挖,看看它到底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 —— 是那种不解决就坐立难安的 “痛点”,还是解决了能让人心里美滋滋的 “痒点”。这两个点抓得准,选题火起来的概率就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5-28

选择最佳AI写作助手:2025年软件排行榜与决策指南

🌟 学术创作首选:专业领域深度适配工具 📚 千笔 AI 论文:全流程学术保障 千笔 AI 论文在学术场景中表现尤为突出,其核心优势在于全流程服务与严格质量把控。输入 “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3-14

AI写作辅助与AI查重检测:如何利用工具提升论文质量?

📝 AI 写作辅助工具:不止是 “打字帮手”​写论文时,不少人都有过对着空白文档发呆的经历。AI 写作辅助工具的出现,其实是在帮我们打破这种僵局,但它能做的远不止帮你把句子写通顺。​选题阶段最让人头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3-27

从0到1,教你如何打造一套AI辅助下的高原创度内容生产体系

现在做内容的人,十个里有八个在用 AI。但真能靠 AI 做出高原创、有流量的内容,没几个。不是 AI 不行,是方法不对。我见过太多人把 AI 当 “全自动写作机”,扔个标题就等成品,结果内容千篇一律,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1-04

无痛开启写书之路:AI大纲生成器,专为新人打造,轻松上手

🧠 伪原创的底层逻辑:不是搬运工,是价值重构者​​原始尺寸更换图片p3-flow-imagex-sign.byteimg.com​​很多人对伪原创有误解,觉得改几个词换个句式就是伪原创。这种想法很危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11

Trendyol 手机 APP 购物指南:家居用品选购,2025 新版功能亮点

? Trendyol 手机 APP 购物指南:家居用品选购,2025 新版功能亮点 ? 2025 年的 Trendyol 手机 APP 在家居用品选购方面迎来了全面升级,无论是界面设计还是功能体验都有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7-05

香港中文大学儒学辞典移动端使用指南:在线学习《论语》《孟子》多语言版本

? 香港中文大学儒学辞典移动端使用指南:在线学习《论语》《孟子》多语言版本 如果你是一个对儒家经典感兴趣的学生、学者,或者是想要通过多语言学习提升文化素养的爱好者,香港中文大学儒学辞典移动端绝对是你的

第五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