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 “常读用户” 到底是啥
常读用户可不是平台随便定的标签。它是公众号生态里一个很关键的用户分层,直接关系到你的内容能不能被精准推给核心受众。简单说,就是那些经常点开你公众号、认真看你文章的人。但具体怎么界定?平台算法里藏着不少门道。
微信官方没明说具体标准,但从实际运营数据能看出些端倪。一般来说,30 天内打开公众号 5 次以上,单篇文章阅读时长超过 60 秒,并且有过点赞、在看、留言这类互动行为的用户,大概率会被判定为常读用户。这些数据会被系统实时抓取,形成用户行为画像。
为啥常读用户这么重要?因为公众号的推荐机制明显偏向这群人。你的新文章发出来,系统会先推给常读用户测试反馈。如果他们打开率高、互动积极,系统就会觉得 “这内容不错”,接着推给更多潜在用户。反过来,要是常读用户都不爱看,那这篇文基本就沉了。
🔍 拆解 “常读用户” 推荐机制的核心逻辑
系统判断要不要给常读用户推文,背后有一套复杂的算法逻辑。但咱们能抓住几个关键指标,摸透它的脾气。
第一个是打开频率权重。同样是关注用户,每天都点开你公众号的人,比一周才来一次的人,在 “常读池” 里的优先级高得多。系统会默认这类用户对你的内容有持续需求,所以新文发布后,他们的会话列表里更容易刷到你的更新。
然后是互动深度。光打开没用,还得看用户是不是真的 “读进去了”。停留时长是个硬指标,匆匆划两下就关掉,和逐字逐句看完还拉到文末点 “在看”,这两种行为给系统的信号完全不同。后者会被认定为 “高质量互动”,直接提升账号在该用户那里的推荐权重。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 ——星标和置顶操作。用户主动把你公众号星标,相当于给系统发了个 “我很重视这个号” 的信号。这类用户哪怕偶尔几天没打开,系统也会默认他们属于 “常读范畴”,新文推送时会优先展示。
📈 常读用户数量和粉丝粘性的关系
粉丝粘性高的号,常读用户比例肯定低不了。这就像滚雪球,粘性上去了,常读用户会越来越多;反过来,常读用户多了,又会倒逼你产出更贴合他们需求的内容,形成正向循环。
怎么判断自己号的粘性够不够?看两个数据:一是常读用户占总粉丝的比例,如果低于 10%,说明大部分粉丝只是 “躺尸粉”,得想办法激活;二是单篇文章的常读用户打开率,正常情况下应该比普通用户高 3-5 倍,要是差距不大,说明内容没戳中核心人群。
提升粘性的关键,在于让用户形成 “阅读习惯”。比如固定更新时间,每天早上 8 点发文的号,用户到点可能会下意识点开看看。再比如打造专属 IP 形象,让用户觉得 “这个号的小编就像身边朋友”,这种情感连接比单纯的内容输出更能留住人。
💡 提升粉丝粘性的 3 个实操技巧
内容垂直度要够。用户关注你,一定是因为你在某个领域能提供独特价值。今天写美食,明天聊科技,后天又发情感文,只会让常读用户觉得 “这个号越来越乱了”,慢慢就流失了。专注一个细分领域,把内容做深做透,才能让用户产生 “想看这方面内容就找你” 的依赖。
互动不能停留在表面。很多号的互动就是 “评论区抽个奖”,这只能带来短期热闹,留不住长期粘性。真正有效的互动是 “让用户有参与感”,比如在文末发起话题讨论,把用户的精彩留言精选出来,甚至邀请忠实粉丝参与内容创作。用户会觉得 “我不是在单向看文,而是在和这个号一起成长”。
给常读用户 “特殊待遇”。人都有被重视的需求,常读用户更不例外。可以搞个 “常读用户专属福利”,比如每周给他们发一篇付费内容的免费阅读券,或者邀请他们加入私密交流群。这种 “区别对待” 能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让他们觉得 “一直看这个号果然没白看”。
🚀 如何利用推荐机制提升推荐量
标题和封面要先抓住常读用户的眼。系统把你的文章推给常读用户后,他们会不会点开,全看标题和封面给不给力。标题里可以加入一些老粉才懂的 “暗号”,比如你之前文章里反复提到的梗,让他们看到就觉得 “这是给我们写的”。
发文时间要踩准常读用户的活跃高峰。每个号的用户活跃时间都不一样,有的号晚上 9 点 - 10 点打开率最高,有的则是中午 12 点左右。你可以在后台看 “用户活跃时间分布”,在高峰前半小时发文,让常读用户刚打开微信就刷到你的更新。
多做 “系列化内容”。比如每周三固定发 “行业干货盘点”,每月底发 “粉丝故事征集”,这种系列化的内容能培养用户的期待感。常读用户会记着 “这周末该等他的系列文了”,到点就来蹲更,自然会提升打开率,进而让系统觉得 “这内容受欢迎”,给更多推荐。
📊 避开推荐机制里的 3 个坑
别频繁删除或修改已发文章。系统会认为 “不稳定的内容输出会伤害常读用户体验”,一旦你频繁操作,可能会暂时降低你的推荐权重。实在要改,尽量在发文后 1 小时内完成,而且别改标题和核心内容。
别为了涨粉乱搞 “互推”。和调性不符的号互推,引来的粉丝根本不是你的目标用户,不仅不会成为常读用户,还会拉低你的互动数据。系统会根据整体互动情况判断账号质量,数据差了,自然给的推荐量就少了。
别忽略 “沉默的常读用户”。有些用户虽然不点赞不留言,但每天都看你的文,这类 “潜水党” 也是常读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文章里偶尔引导他们 “吱一声”,比如 “看到这里的老粉扣个 1”,让系统知道他们的存在,避免被算法误判为 “低价值用户”。
核心就是一句话:把常读用户当 “朋友”,认真研究他们的需求,持续给他们提供价值。做到这一点,推荐机制自然会站在你这边,粉丝粘性和推荐量想不涨都难。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