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众号万次阅读收益?精准的粉丝画像能吸引高价值广告

2025-02-22| 4160 阅读
现在很多人都在用 AI 写东西,但最头疼的就是生成的内容总带着一股 "似曾相识" 的味道,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碰抄袭红线。其实问题不全在 AI 本身,关键在于你怎么给指令。同样的工具,有人能生成独树一帜的内容,有人却总是撞车,差别就在指令优化上。

📌 先搞懂:AI 为什么容易写出 "抄袭感" 内容?


你可能以为 AI 是凭空创造内容,其实不是。所有大模型都是靠海量公开数据训练出来的,这些数据里藏着无数文章、观点、甚至句子结构。当你的指令太模糊,比如只说 "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AI 就会优先调用训练数据里最常见的表达,结果就是写出来的东西跟网上一堆文章高度相似。

更麻烦的是,有些 AI 模型会 "记住" 某些优质内容的片段。如果你的指令恰好触发了这些记忆,生成的文字可能直接套用别人的案例、金句,甚至段落结构。这种情况下,就算你主观上不想抄袭,也可能踩坑。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很多人喜欢用模板化指令。比如固定开头写背景、中间分三点、结尾总结,这种结构本身没问题,但用的人多了,AI 就会形成固定输出模式,导致不同人生成的内容框架高度雷同,这在版权判断里也可能被认定为 "实质性相似"。

🎯 指令优化的 3 个核心原则,必须刻在脑子里


第一个原则:把 "要什么" 变成 "不要什么"。直接说 "写一篇原创的营销案例" 等于没说,AI 根本不懂你的 "原创" 标准是什么。换成 "避免使用 XX 品牌的经典案例、不套用 4P 理论框架、禁止出现 ' 赋能 '' 闭环 ' 等行业黑话",AI 的输出就会自动避开高风险区域。

第二个原则:注入 "个人化标签"。AI 最擅长的是整合共性信息,缺乏个性表达。你可以在指令里加入具体的个人经历、独特视角,比如 "结合我在三线城市开服装店的经历,分析小成本营销的 3 个误区,要用自己的观察数据,不要引用行业报告"。这些独特元素是训练数据里没有的,自然能降低抄袭风险。

第三个原则:给 AI"创作限制" 而不是 "自由发挥"。限制越具体,原创度越高。比如写书评时,不说 "写一篇《人类简史》的读后感",而是 "用建筑设计师的视角解读《人类简史》里的空间观念,必须提到 3 个书中没直接说但能推导出来的观点,禁止复述书中案例"。这种带着枷锁跳舞的方式,反而能逼 AI 产出更独特的内容。

🔍 指令优化的 5 个实操步骤,一步都不能省


第一步:明确原创性标准。在指令开头就划定红线,比如 "全文不得出现与知乎、豆瓣相关话题下高赞回答重复率超过 15% 的句子,案例必须是 2023 年后发生的新事件,观点要包含至少 1 个反常识判断"。这些具体指标能让 AI 清楚知道边界在哪里。

第二步:植入 "独家信息源"。AI 的抄袭风险主要来自公共数据,如果你给它提供独家素材,生成内容的原创性会大幅提升。比如写行业分析时,可以加上 "结合我提供的这份区域市场调研报告(具体数据:XX 地区用户留存率比行业平均低 23%),分析原因,禁止引用公开行业报告"。就算你没有真实报告,也可以虚构合理的个性化数据。

第三步:限定表达风格和结构。很多抄袭是因为表达方式雷同,你可以在指令里规定 "用对话体写作,每段不超过 3 行,必须包含至少 1 个地方方言词汇,禁止使用分点论述"。这种非常规的格式要求,能避免 AI 套用常见模板,逼它创造新的表达结构。

第四步:设置 "反抄袭验证点"。在指令里加入只有你知道的细节,比如 "文中必须提到我大学时在图书馆兼职的经历(具体场景:下雨天收伞时发现有本书被水泡了),用这个小事例说明信息保存的重要性"。这个细节是独一无二的,既提升原创性,又能验证内容是否按你的要求生成。

第五步:要求 AI 提供 "原创性说明"。在指令末尾加上 "生成内容后,附带说明:本文哪些观点 / 案例 / 表达是基于独特视角创造的,哪些部分可能存在与现有内容相似的风险"。这一步能帮你提前排查问题,也能让 AI 在生成时更注重原创性。

✅ 3 个工具帮你验证原创度,别光靠感觉


写完别急着用,先过一遍原创性检测。微信读书的 "相似片段" 功能很好用,把生成的内容分段复制进去搜索,能快速找到高度相似的公开内容。注意,不是说有相似就不行,要看是不是核心观点或独特表达重合。

Grammarly 的 Plagiarism 检测更适合英文内容,能比对数十亿网页和学术论文,给出相似度百分比。一般来说,整体相似度超过 20% 就要警惕了,尤其是单个句子相似度超过 80% 的部分,必须修改。

还有个土办法但很有效:把内容拆成几个核心短句,用百度 / 谷歌的 "精确匹配" 搜索(加引号)。如果某句话搜出来一堆结果,说明这句话是 AI 的 "高频输出",必须改写。这种句子往往是看似专业其实空洞的套话,比如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高阶技巧:建立自己的 "指令模板库"


与其每次从零开始写指令,不如积累一套专属模板。比如写产品测评的模板可以包含:必须结合 3 个个人使用场景、对比至少 2 个小众品牌、指出 1 个行业普遍没注意到的缺点、用生活化比喻解释专业功能。

模板里要留出让你每次填充独特信息的位置,比如 "本次测评将重点测试 [具体使用场景],这个场景在 [我的职业 / 生活经历] 中经常遇到,此前使用 [竞品名称] 时曾发现 [具体问题]"。这样既能保证指令的结构性,又能确保每次生成的内容都有独特元素。

另外,定期更新你的指令库。AI 模型在进化,网上的内容也在增加,半年前好用的指令现在可能效果下降。建议每个季度回顾一次,把那些生成内容经常出现抄袭风险的指令删掉,替换新的优化版本。

最后想说:AI 是笔,不是脑子


说到底,避免抄袭的核心不是指令多完美,而是你有没有自己的思考。AI 能帮你组织语言、拓展思路,但真正独特的观点、经历、视角,只能来自你自己。

我见过有人用最简单的指令,却写出了高度原创的内容,因为他在生成后,用自己的话重写了每一段,加入了大量个人感悟。也见过有人用极其复杂的指令,生成的内容依然平庸,因为他只是把 AI 当甩手掌柜。

记住,指令优化是术,独立思考是道。把 AI 当成提高效率的工具,而不是替代你思考的机器,抄袭的风险自然就低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创作资讯2025-03-22

三维度角色建模:自定义人设让 AI 回复更具个性,消除机器感

我跟你说,现在用 AI 的人越来越多,但好多 AI 回复看着就像机器人在读稿子,干巴巴的没一点意思。这时候三维度角色建模就派上大用场了 —— 通过自定义人设,能让 AI 说话带劲儿、有个性,机器感直接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5-07

今日头条检测助手内容合规攻略:反暴力谩骂与标题党实战技巧

🔍 精准识别暴力谩骂:从定义到实操的全流程指南 暴力谩骂在内容平台的表现形式远比想象中复杂。根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这类内容不仅包括直接的侮辱性词汇,还涵盖通过隐喻、谐音等方式进行的人身攻击。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20

企业公众号如何建立风险防火墙,防止核心业务号被降权?

企业公众号现在可是很多公司的核心业务阵地,一旦被降权,粉丝流失、流量下跌是小事,影响业务开展、损害品牌形象才真让人头疼。想让公众号安稳运营,建立一套靠谱的风险防火墙太关键了。​🚨 先搞懂:公众号被降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5-09

如何创作公众号10万+爆文?掌握这些洗稿技巧与AI写作方法

🔍拆解爆文基因:10 万 + 不是偶然 想写出公众号 10 万 + 爆文,得先明白一个道理,爆款从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你去翻那些刷屏的文章,会发现它们都有共通的 “基因”。标题一定是能瞬间抓住眼球的,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3-02

公众号情感类爆文案例库:拆解100篇爆款,总结写作精髓!

🌟 公众号情感类爆文案例库:拆解 100 篇爆款,总结写作精髓! 在如今的自媒体环境里,情感类公众号文章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类文章凭借广阔的用户基础和较高的流量转化率,成为了自媒体的中坚力量。但竞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1-23

AI降重效果大比拼:不同技术原理的工具表现有何差异?

AI 降重这东西,现在算是内容创作圈的刚需了。不管是学生写论文,还是自媒体作者搞稿子,都怕撞上重复率这道坎。市面上的 AI 降重工具一抓一大把,但用过的人都知道,效果真的天差地别。有的改完意思全变了,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4-03

第五AI:在AI时代,保持内容原创性和独特性的不二法门

打开电脑想写点东西,十个朋友里有八个会打开 AI 写作工具。这两年 AI 生成内容的效率确实吓人,一篇公众号文章几分钟就能搞定,营销文案更是批量产出。但问题也跟着来了 —— 你打开五个不同的 AI 平

第五AI
创作资讯2025-06-19

2025年AI写作趋势 | 原创性与垂直领域深度结合的重要性

2025 年 AI 写作趋势 | 原创性与垂直领域深度结合的重要性 🚀 行业变革:从泛化生成到专业深耕 这两年 AI 写作工具的普及速度有多快?看看身边的数据就知道了 ——2025 年使用 AIGC

第五AI